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读红楼诗六结社吟诗,快意满个性的诗生活

(2020-07-22 14:49:10)
标签:

夜引弓

文化

随笔

诗生活

红楼

分类: 书苑夜语


我读红楼诗六 结社吟诗,快意满个性的诗生活 


对诗词爱好者来说,找几个志同道合的诗友组成一个诗社,切磋技艺,联络感情,在游历山水的同时,来一场诗情喷发个性张扬的唱和吟咏,是何等快意的事情。历史上,这样的佳话趣事屡见不鲜。

在《红楼梦》一书中,这样的结社吟诗出现了三次。第一次即第37回:秋爽斋偶结海棠社,蘅芜院夜拟菊花题。第二次是第70回:林黛玉重建桃花社,史湘云偶填柳絮词。

翻看37回,就可以知道他们是如何活动的。

这次活动的首倡者是探春。她因秋月如洗,清景难逢,思及古人“或竖词坛,或开吟社”之趣,不忍“独许须眉”。因此,她给大观园姐妹发帖,提出结社活动的倡议。

此帖一发,众人响应。经过一阵热议,依次确定和完成了以下几个事项。

黛玉提出,为了增强雅趣,去掉俗气,将姐妹叔嫂的俗称去掉,每人根据所住地起个别名。经过一番启发和讨论,每人都获有了一个文雅而自我钟情的别号。

随后,众推李纨为诗社社长,迎春负责出题限韵,惜春誊录监场,二人并为副社长。确定一月活动两次,拟定日期后,风雨无阻。

开始选定本次活动的主题。恰好贾芸送来几盆盛开的白海棠,迎春提议,本次活动,就以咏白海棠为题。

由迎春操作,确定写作体裁。她从书架上拿出一本诗集,随意一翻,是一首七律诗。经大家认可,这次每人做七言律诗一首。

活动采用限韵写诗。为定韵,迎春让丫环随口说一个字。那丫环正靠着门,就说了个门字,正合平水韵的十三元。又让丫环从韵牌盒子里抽出十三元的那一屉,随手取出四块,分别是盆、魂、痕、昏四个字。加上门字为首字,用这五个字,构成首句用韵的七言律诗的韵次。

一切准备妥当,丫鬟点起一枝三寸长,灯草粗细的“梦甜香”,表示写作开始。以此为限,香烬未交卷者受罚。

片刻时间,香燃过半。探春先交卷,宝钗正在抄写,宝玉背着手走来走去,而黛玉还在磨磨蹭蹭。等香燃尽那一刻,李纨开始评诗时,黛玉提笔一挥而就,掷于众人。

这些正值豆蔻年华的少男少女,过着无忧虑的贵族生活,虽涉世尚浅,知事不深,但玩起文雅的书卷情趣,还是得心应手,情致投入。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写出自己心中的白海棠,如:

玉是精神难比洁,雪为肌骨易销魂。(探春)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 (宝钗)

晓风不散愁千点,宿雨还添泪一痕。(宝玉)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黛玉)

李纨评点的结论是:若论风流别致,应是黛玉:若论含蓄浑厚,终让宝钗。对这个结论,大家认可。

在享用茶点果酒之中,完成了最后一项工作,为诗社起名。经过商议,诗社就叫“海棠诗社”。

这次活动完满结束,但事情还在继续。诗会的消息,很快被史湘云得知,急得要加入。大家故意刁难她:入诗社,须先写两首诗,做东一次。不过,这没有难倒她。两首白海棠和韵诗很快写出,博得众人惊讶赞叹。

在宝钗的协助下,做东的事也有了下落,就是由薛家店铺提供螃蟹,中秋日邀大家品尝。等热闹过后,诗社再举办第二次活动。

湘云与宝钗选定的主题是咏菊花,形式为限题不限韵的七律诗。接着,她二人又费心思地拟出了十二个题目,从“忆菊”到“残菊”,排好次序,方才熄灯安寝。

故事由此而延续到第38回:林潇湘魁夺菊花诗,薛蘅芜讽和螃蟹咏。

在贾母等人吃完螃蟹退席以后,诗社活动正式开始。摆开圆桌,放上酒果,铺上花毯,自由活动。湘云先说明意图,再贴出诗题。众人在吃喝游园中,给自己选定的诗题划钩,然后静思,推敲写作。不到一顿饭的功夫,十二个题目全部写出,交与迎春用雪浪笺誊抄。

由于采取只出题不限韵的方式,激活了诗人们创作灵感和热情。个个才华横溢,文采显露,放胆设想,巧妙用典,好句迭出。试看:

空篱旧圃秋无迹,冷月清霜梦有知。(忆菊)

霜前月下谁家种?  槛外篱边何处秋? (访菊)

昨夜不期经雨活,今朝犹喜带霜开。(种菊)

数去更无君傲世,看来惟有我知音!(对菊)

隔坐香分三径露,抛书人对一枝秋。(供菊)

一从陶令评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咏菊)

聚叶泼成千点墨,攒花染出几痕霜。(画菊)

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问菊)

高情不入时人眼,拍手凭他笑路傍。(簪菊)

寒芳留照魂应驻,霜印传神梦也空。(菊影)

登仙非慕庄生蝶,忆旧还寻陶令盟。(菊梦)

蒂有馀香金淡泊,枝无全叶翠离披。(残菊)

李纨和大家一起,讨论式的对每首诗都进行了比较和评点,包括意境渲染,联句用字,起承转结,词汇用典等等。高兴之余,宝玉、宝钗、黛玉又围桌吃起螃蟹,讽和起螃蟹诗来。

应当说,这是他们最开心的快意满个性的诗生活,心情奔放,诗情洋溢。贾府不愧是个大家族,在享受杯盘宴乐的同时,又有书卷墨香带来的欢愉。在戒律森严之中,青春的活力也可以得到最大度的释放和张扬。曹雪芹也不惜花费笔墨,用了两回,才把一次华丽的诗会叙述得这样细致、轻松和完美。他这样安排,当然是顺从写作整体的需要。至于这两回起什么作用,读书人不能不深究。

到了第70回,诗社的故事已经从秋天延续到第二年的春天。仲春时节,桃花流水,草长莺飞,自然会有人诗心萌动,跃跃欲试。

一天,湘云邀宝玉来看诗。宝玉赶到,见众人聚在一起,在看宝琴写的一首古风体长诗《桃花行》。诗中伤悼之句,颇似黛玉。如“若将人泪比桃花,泪自长流花自媚。泪眼观花泪易干,泪干春尽花憔悴。憔悴花遮憔悴人,花飞人倦易黄昏。一声杜宇春归尽,寂寞帘栊空月痕”,使得宝玉竟要滚下泪来。

众人由诗又说起了诗社。认为初春万物更新,应重整诗社。在和李纨商量之后议定,明日乃三月初二日,就起社,便改“海棠社”为“桃花社”,林黛玉为社主。黛玉想让大家写桃花诗一百韵,宝钗认为,桃花诗太多,容易落套。长诗难出新,以后再议吧。我想,可能是宝钗唯恐诗中伤感气氛沉重,有意阻止。岂知家大事多,难以排减,桃花社的这次计划终未能实现。

时至暮春之际,湘云无聊,见柳花飘舞,惹得心绪飞扬,偶成一首《唐多令》词,送宝钗黛玉看。她们又燃起诗社活动的快意,并觉得诗社几回活动,都没有安排过填词,缺乏新鲜感。黛玉当即决定诗社马上活动,以柳絮为题,体裁限各色小调。

规矩已定,香已点燃,写作开始。探春刚写出了半首《南柯子》词,宝玉看后认输,放弃了自己的写作计划,续写了探春的后半部。黛玉完成了一首《唐多令》,宝钗写了一首《临江仙》。经李纨评点,缠绵悲戚当属黛玉,情致妩媚是湘云,而以宝钗的临江仙为首。

她是这样写的:

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蜂团蝶阵乱纷纷。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  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宝钗在介绍写作意图时说:“我想柳絮原是一件轻薄无根无绊的东西,然依我的主意,偏要把他说好了,才不落套。所以我诌了一首来,未必合你们的意思”。可见,和黛玉长于伤感不同,宝钗的心里,总是向上的,乐观的。

评点刚结束,只听得窗外竹子上一声响,众人吓了一跳,原来是一个大蝴蝶风筝挂在竹梢上了。众人的兴趣马上转移到放风筝上去,纷纷拿出自己的风筝,高兴地放起来,风筝越飞越高。最后,干脆剪断引绳,把风筝放走。这是在放飞梦想,放飞希望,把烦恼带走,把病根儿带走。风筝飘飘飖飖,一会儿只有鸡蛋大小,最后只剩了一点黑星,转眼便不见了。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这是每个红楼女儿心中的期盼。至于每个人的命运是怎么安排的,只能看风了。这里,曹雪芹又留下了悬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