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小学二年级学生正确运用语文形近字,同音字(转)

标签:
杂谈 |
分类: 语、数园地 |
研究的背景以及问题的提出:
(一)
优秀文化的营养,认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正确运用规范语言;学生基本掌握2500个常用字和次常用字。而一至二年级的学生能从生活中多渠道积累识字,逐步积累,认识2500个汉字,能写几句句子表达自己想说的意思。可见,要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遵照课程标准实施教学,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掌握祖国的语言文字。
(二)
在教学中始终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培养学生成为会学习,会合作,会做人的学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因此在理念的指引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发挥个性的特点,掌握基本知识点,高效低耗地指导学生区分形近字,同音字。
(三)
随着二期课改在小学阶段的全面铺开,二年级学生在课程标准的要求下逐步认识近2500个字。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严格依照大纲提出的允许产生遗忘的要求以及提倡的先识字,多识字的理念,进行识字教学。从教学中我发现在学生中产生了这样的一些问题:1、虽然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重视了辨析字形,但学生对形近字的辨析不够到位,在阅读中读错以及产生歧义的现象;2、学生在初探写话的过程中经常误用同音字现象比较严重,同时还会错误使用形近字。这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因为正确运用汉字是以后构建作文大厦的依据,如果光有漂亮的辞藻,优美的语句,而无坚实的写正确汉字的基础,那么这也将是千疮百孔的“危楼”。因此帮助学生正确运用汉字势在必行,它是学生学习的需求。
面对这些要求与情况,光在课堂上只对学生进行简单的机械的书面操作,学生的长进不会很大,学生遇到同样的问题,学生的错误率仍将很高,反复错误的现象也会出现。因此,我认为指导小学二年级学生正确运用语文形近字,同音字的过程中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指导:
1、 运用生字教学与词句教学相结合。
2、 运用游戏形式,通过各种形式与途径进行指导,调动学生积极性。
实施内容:
(一)
1、
2、与句子教学相结合。
在教学中,有的时候出现了一组同音字,学生掌握得并不好,在教学中,老师不要急于告诉学生如何区分同音字,而是帮助学生运用各种方法来自己互相帮助区分同音字。
例:在教学“谣”时,发现有的学生在区分“谣”“遥”“摇”这一组同音字产生了混淆。于是我尝试让学生一起来填填一首小诗:
我们(
发现那漂浮的云
就像是船儿(
圆圆的月亮似乎在船边,
低吟着优美的歌(
让学生填完以后说说为什么这么填。学生在讨论后,就抓住这些形近字的特点说出其表意部分的偏旁对于字义有直接的指向。在以后的练习中学生错误率下降。
又例:“请”、“情”、“清”、 “晴”、“蜻”、“精”、“静”、“睛”右边都有“青”,除了在读音中要区分清楚外,更要从字义中入手,于是我发挥学生的想象力,编一编顺口溜,来帮助自己区分。学生有的从部首来编,有的从字义入手来编,因此对于自创的记字儿歌学生印象深刻,错误率也降低了。
3、与想象相结合。
在区分“辫”、“辩”、“辨”、“瓣”的过程中,我先在黑板上出示8个“辛”,再让学生看一幅简笔画:打好的辫子,争吵的嘴巴,睁大的眼睛,即将结出果子的花瓣。让学生在8个“辛”字中间填上所缺的部首,学生在边填边议论的过程中,填出了4个字,同时也说出了含义与自己辨字的方法,加深了对字的印象。
4、与学生的写话相结合。
刚开始写话的孩子表现欲极强,而写别字的现象比较严重,因此抓住学生作业中典型的例子让大家进行互相指正也大有好处。同时在平时的写段中要让学生及时订正用错的字,并让学生自己分析错误的原因,加深学生的记忆。
5、与学生的写字,听记相结合。
要求学生在抄写词句的时候,一定要看清字形,在理解字义的基础上抄写。同时平时经常让学生一起来听记一些句子,让学生在听与记的过程中提高用正确字的概率。
(二)
游戏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学生在游戏中来区分形近字与同音字是有效的形式。
1、
就是将我们学部首加以归类,然后把含有此部首的新字罗列在一
起。二年级开始学习一些新部首,如“建字底”,于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到含有此部首的加以添加,这样这些字就不会与含有“走之底”混淆。
2、为娃娃换衣服活动。
这个活动就是过去的换部首练习,让学生给字换部首,再组词,这样学生记住的就是一连串的字,而且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很多学生能够通过翻阅字典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