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儿歌作家李作华简介

(2015-11-25 15:46:09)
标签:

儿歌作家

李作华

简介

分类: 儿童文学作者介绍
 简 
李作华,笔名金童 、青松、光群等,中国儿歌作家,江苏作协会员。1936年12月1日出生于安徽省宿县桃山集 。在《徐州日报》社工作,现已退休。1956年开始从事儿歌创作;1957年8月12日至8月18日,《人民日报》以《农村儿歌》为题,连续每天刊发一组 儿歌而闻名全国。四首儿歌入选《1957年中国优秀儿童文学选》。接着在《儿童时代》、《文艺月报》、《诗刊》、《星星》、《小朋 友》、《中国少年报》、《雨花》、《新华日报》、《长江文艺》、《萌芽》、《山西文学》《前哨》《作品》《文汇报》《羊城晚报》等百余家报刊发表儿歌千余 首。出版《小金孩》、《大喜报》、《公社儿歌》等百余家报刊发表儿歌千余 首。出版《小金孩》、《大喜报》、《公社儿歌》等儿歌集,有十四首儿歌被作曲家谱曲,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上海台、广西台教唱。曾受不公正待遇,被迫搁笔 二十年。1992年出版《月儿弯弯》儿歌集。儿歌入选《中国儿歌当代卷》、《中国儿歌作家优秀作品选》、《小朋友文库》、《儿歌大全》等数十种选集,有的还入选了台湾的儿歌集。“麦海”被《红旗歌谣》、小学语文和幼儿教材选用,并多次获奖。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小学生 必 读必背诗文选》,有六首儿歌被选用。两首儿歌入选幼儿师范幼儿文学读本。辽宁少儿社大型巨著《中国儿歌大系》入选三十首儿歌,是入选最多的作者。《二十四 孝儿歌》、《中国古代勤学儿歌》、《人生诗歌》均在《台湾好报》、《中国日报》、《台湾时报》、香港中华时报》、苏里南《中华日报》、新西兰先驱报》、泰 国《中华日报》、菲律宾《世界日报》、印尼《讯报》等发表。美国《亚城园地》连载《月儿弯弯》儿歌。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在《今日徐州》栏目中,介绍李作华老 人用童心歌唱,向世界华人播放。
 

创作慨况

  • 简历

    李作华,男,汉族。笔名:金童、青松、光群等。1936年12月1日生于安徽省宿县桃山集。1952年7月考入徐州师范学校,期满分配到徐州市梁庄中心校任教,1955年7月又到徐州师范学校教师轮训班学习一年,后调至徐州铁刹街小学任教。在教学期间,他发现有些童谣、儿歌不健康,便有了创作新儿歌新童谣的想法。1957年,一场众所周知的运动袭来,他被打入“暗河”。1959年9月在徐州万里香化工厂生产科任劳工员、统计员。1962年5月调至徐州建筑材料厂工作,1963年4月调至徐州民政局修建队任材料员、施工员。1964年5月调入广山采石厂生产科任劳工员、统计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1979年,又“重返人间”,调至徐州砖瓦二厂任职工业余教师,1982年借调徐州市文联工作,1985年1月调入徐州日报社工作,创办《经济新闻报》后,被任该报广告部经理直至退休。

    创作道路

    他在徐州市梁庄中心校任教时,担任学区少先队总辅导员,一次营火晚会后,听到一位学生的妹妹 唱:“红眼绿鼻子,四个毛蹄子,走路叭叭响,要吃毛孩子”。当时他心里一凉,这样一首儿歌,损伤孩子心灵,这样的儿歌要唱至何时,怎么就不能为孩子写点新儿歌呢?他便开始尝试新儿歌的创作。起初退稿信像雪片似地从四面八方飞来,一位同仁杜文德老师戏说:“小李,你能写作吗?屎格螂能酿蜜就不要蜜蜂了。“他听了这句话,心里非常恼火,这不是膈着门缝看人吗?他一定要写下去,非写成功不可。半年过去 了,渺无音信,但他写作已经入迷了,除搞好教学工作外,他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写作上去了。一天,忽然接到上海《小朋友》编辑部采用《红荷花》的通知书,儿歌是:红荷花/开满塘/大树上/蝉儿唱/树荫下/捉迷藏/凉亭里/乘风凉/大家来把歌儿唱……。他欣喜若狂,面对通知书他流下了热泪……他终于成功了。接 着《徐州工人报》刊发了他写的《小金孩》,杜文德老师看到后立即向他祝贺。

    1957年初,他在新华书店买了本《灯下集》,书中后记写 道:“(大意)我写了一篇《小品文的危机》寄给《人民日报》 副刊部。署名:回春。不久就发表了,又写了很多篇小品文都发表了,认为他是新手,他不是新手,其实他是老手,《人民日报》不愧为党报,她能发现新人,培养 新人……” 这段话打动了他,他心里暗想,他不能让《人民日报》发现他培养他吗?于是,他把他的儿歌原稿,利用5、1放假的时间,他精心整理挑选100首, 寄给《人民日报》副刊部,很快接到《人民日报》副刊部的信,说他写的儿歌不错,由于当前版面较紧张,一时难以刊发,想转到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成册,问他如何?他立即写了回信说:“我刚刚学习写作,作品很不成熟,还不到出版水平,放在贵处好了,有机会用就用,不用就算了,我再努力……。”

    儿 歌,一般都在“六一”儿童节前后刊发,而《人民日报》忽然在1957年的8月12日至8月18日,以《农村儿歌》为题,每天刊发一组儿歌,连续发表七组。不久《人民日报》把余稿退回来了,信中说:版面太紧了,只能刊用这些,余稿望另行处理……。李作华把余稿一一看了一遍,在标题上,有的画三个圈, 有的画二个圈,有的画一个圈,有的就没有画圈。李作华心领神会,这时全国各地报刊都来约稿,他把三个圈的整理给国家级刊物,二个国的给省级刊物,一个圈的给市级刊物,结果都发表了,都给予很高的评价。接着音乐家老志诚为“牧鸭姑娘”,梁耀为“麦海”谱曲,在《儿童音乐》上发表,原词是:青青山/蓝蓝天/青青山 上野花鲜/青山下/绿一片/麦浪滚滚望无边/看一眼/走半天/再走还是社里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小喇 叭”教唱歌节目中教唱,每天教唱半小时,每首歌教唱一周,先后有十四首儿歌插上音乐的翅膀,广为传唱。响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 《小金孩》儿歌集,再版三次,印数达十万册以上。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公社儿歌》儿歌集,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大喜报》儿歌集。此后一段时间,受不公正待遇,被迫搁笔 二十年。

    二 十年后,大地回春,万物复苏,他又重返人间。李作华已逾不惑之年,心厉磨难,鬓有霜色。徐州市文联主席佟苏丹,重返岗位,马上派人到处他,让他前去面谈,让他继续拿起笔来为孩子们写作。李作华说:“一次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李作华不愿再写了。佟苏丹说:“拨乱反正了,写吧,没有什么风险了。” 在佟苏丹的鼓励下,李作华又重新拿起笔来为孩子们写儿歌。八十年代是李作华第二创作青春期,首先写了《小水壶》,寄给上海《小朋 友》编辑部,马上就发表了。儿歌是:小水壶/有个哨/水一开/呜呜叫/客人来了他知道/乐得嘟噜嘟噜冒水泡。又写了《小雨点》寄给江苏的《幼儿教育》,很快又发表了。1984年7月加入江苏作家协会,先后在全国各地报刊发表儿歌二百余首,部分作品入选《中国新儿歌大系》、《365夜儿歌》、《中国儿歌作家 作品精选》、《中国儿童歌谣》等多种选本,《学画画》儿歌入选台湾《树叶儿飘飘》儿歌集内,并有多首儿歌获奖。1992年5月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出版《月儿 弯弯》儿歌集。现在己发表儿歌千余首。


    主要作品

    迄今已正式出版的儿歌集有:

    作品评介索引(部分)

     

  • 1992年4月4月 《文艺报 圣 野

  •     不要忘记孩子们  1992年6月1日  孙敦修

  •     欣喜、困惑、出路 1993年6月10日作品讨论会摘发《徐州日报》副刊部

  •     平淡中见童心  1993年6月2日 新华日报》   董荛

  •     芬芳的儿歌味  1984年10月 江苏《幼儿教育》  韦苇

  •     一棵会唱歌的树  2000年6月1日 文学报》  蓝 石

  •     李作华老人用童心歌唱2005年12月29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今日徐州》栏目中播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宝岛台湾
后一篇:读《麦海》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