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http://img.blog.163.com/photo/yO-_NrnlM6dVSU6J7e8SBA==/2579999636530684656.jpg
现实生活中一个成功的人,并不是学习最好的人,也不是最聪明的人,而是能吃苦耐劳,有坚强毅力的人。现在的孩子都很聪明,家长也都把精力都放在抓孩子的学习上。将来比拼,一定是比吃苦、比毅力、比耐力。“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在杰出人物与平庸者之间,最显著的差异不是智商的高低,而是兴趣、意志、理想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优劣。做人是成才的基础,首先教孩子做一个合格的人,才能谈到成为对社会有突出贡献的人才。艰苦奋斗、勤俭朴素对任何一个民族来说都是不可缺少的传家宝。
培养孩子能吃苦的精神,要家长平时一点一滴的去教育。我孩子参加军训的时候,我就告诉他,你是去锻炼的,要在艰苦的环境下才能得到锻炼,训练很苦要坚持住。我孩子很高兴能参加这样的活动。事后,我孩子说那里的伙食虽然不好,也是乐在其中。
现在很多孩子,他们的生活被家长们照顾得无微不至,思想上不能承受任何压力,更别谈吃苦受累了。一离开家长就不知所以,无所适从。现在,有的家长已意识到培养孩子吃苦耐劳和战胜挫折的重要性,有意送孩子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动,让他们尝试独自面对困难和挫折,尝试离开父母的感受,有意去锻炼他们,这是非常可取的。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不能设想都是一帆风顺。就是有真才实学,如果不肯吃苦耐劳,也难保良好的竞技状态,不仅适应不了激烈的市场竞争,还容易被困难吓倒,被挫折击垮。
家长培养孩子吃苦耐劳的精神是很重要而必须去做的事情。
一是要培养孩子生活自立
也就是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在家里,自己独立完成自己的生活起居,打扫自己的房间,清理自己的物品等,学习上,自己独立思考,独立完成。心理上要独立,很多问题让孩子自己去思考,家长不能代替孩子去考虑问题,尊重孩子的意见,这样孩子能独立思考问题,能有主见,从而为孩子以后的成功打下了基础。从小家长就要对孩子灌输自己的事情自己来完成。
二是要设置生活挫折和障碍
在生活中,设置一些挫折,让孩子去面对。要孩子完成适当的家务,如打扫卫生,洗碗,清理房间等,可以物质和精神奖励,以调动积极性。也可以要孩子参加社会实践,农村生活体验,夏令营,与农村孩子交朋友等形式的活动。家长可以付费的形式来要孩子完成家务等。
三是家长要主动与孩子共同吃苦
培养孩子吃苦,家长先要有吃苦的精神和吃苦的榜样。家长可以与孩子参加晨跑,参加体育运动,如一起打球,一起游泳,一起爬山。遇到不可口的饭菜,家长不要在孩子面前说如何难吃,吃不下去等等,而是告诉孩子虽然不好吃,也要吃,生活中不是每顿饭菜都能符合胃口,就当是锻炼自己了。家长能做到,孩子才会努力去做到。
四是要培养孩子有团队的意识
培养孩子有团队的思想,能够合群,能够协作,能和大家一起在任何困难的环境下生活。通过相互沟通、信任、合作和承担责任,产生群体得协作效应,为集体的成绩而自豪。我孩子所在班级获得学校篮球第一名,把他高兴的了不得,下一步还要提高篮球技术。他参加京剧组的策划,排练、宣传和演出活动,这个过程是很苦的,他说为了把宣传词写好是熬夜在写词。最后在新加坡获很高的评价,孩子非常滴高兴。
积极进取、勇于拼搏的竞争精神,是需要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孟子曾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降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一个人要立足社会,承担社会义务,必须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就很难能适应社会的需要,社会当然也不会需要你,你就会被社会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