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莱坞为何喜欢给中情局做广告?
(2013-02-27 21:52:07)
标签:
资讯对象耻辱是在形象娱乐 |
分类: 风声云起 |
《逃离德黑兰》,奥斯卡获奖影片,灵感来自历史,即1979年的伊朗人质事件。在伊斯兰革命爆发之际,美国中情局特工,通过伪装成电影制片方,成功将6名美国外交官救离德黑兰。
这部片子获奖,本应是伊朗的骄傲,却被伊朗人当成耻辱。伊朗认为,电影丑化了伊朗,片中伊朗人表现不佳,而中情局特工则显得大义凛然,显然是在给中情局做广告,奥斯卡给这部电影颁奖,隐藏很深的政治考量。
伊朗人过于敏感了。
说到这部电影给中情局做广告的话题,其实,很多好莱坞导演喜欢给中情局做广告,不但好莱坞,全世界的阴谋论小说家,都喜欢引入中情局的魅影。比如香港科幻小说作家卫斯理的书中,就有很多情节设计到中情局。至于美苏冷战题材的小说或电影,更是少不了中情局与克格勃斗法的身影。
至于好莱坞拍摄的电影,只要设计到二战以来的阴谋论,总要拿中情局或者联邦调查局说事儿,中情局的特工几乎无所不能,可以穿越到恐龙时代,也可以探索银河系以外的外星球,足迹更是遍布地球任何一个角落。
好莱坞为何喜欢给中情局做广告呢?
如果我是一个阴谋论者,我会说这是因为好莱坞也潜伏着中情局特工,或者说中情局花钱买通导演,请后者为自己做形象广告,这两种分析都不靠谱,因为好莱坞给中情局做的广告中,正面宣传要远远小于负面恶搞,在很多片子里,中情局特工都是好莱坞恶搞的对象。其实,说好莱坞喜欢给中情局做广告,还不如说好莱坞喜欢调侃嘲讽中情局。
因此,好莱坞喜欢给中情局做广告的第一个原因,应该是美国宽松的拍片环境,在那些拿中情局开涮的导演眼里,把中情局恶搞、丑化、歪曲得再惨,也不会犯什么事儿,甚至可以赢得高票房收入,风险很低,只有这样,好莱坞导演才敢引入中情局元素。
敢引入是一回事儿,有没有引入价值又是另外一回事,中情局作为西方第一强国的情报机构,在全世界普通民众眼里,有强烈的神秘感和畏惧感,这些感觉都会为一些片子引入某种能够带动票房的精神刺激。
中情局本身的大度也是一个因素,如果这样一个机构,只喜欢听到好莱坞的好话,不喜欢看到好莱坞的坏话,只喜欢好莱王展示自己的正面形象,不喜欢被好莱坞扯入阴谋论话题中,甚至把自己搞成一个非常敏感的东西,那也不会成为好莱坞挖掘影视题材的富矿,毕竟,好莱坞的导演也要考虑自己的身家安全啊。
伊朗不如中情局的地方在于,搞不清楚电影的本质。除了纪录片或者宣传片,电影本就是一个娱乐的产品,很少人会把电影的内容当真。去年把《2012》内容当真的人,实在是太搞笑了。中情局在好莱坞电影里表现好还是坏,对中情局自身的形象影响不大,有些片子甚至会促进中情局的招聘工作。
于是,中情局被好莱坞开涮的同时,也被好莱坞广告着,而且,这种毁誉参半的广告方式,要比那些100%正面宣传的方式,对观众更有杀伤了和说服力。就像东莞拍形象宣传片,想洗掉自己身上“性都”的印记,到底有多少用呢?在互联网时代,还有多少人相信完全正面的资讯呢?
2013年2月27日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