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被扔鞋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反省

(2012-10-10 23:40:40)
标签:

大通

宋体

听众

鞋子

《法华经》

文化

分类: 风声云起

              被扔鞋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反省

                                     /孙海岗

近日,读《法华经》,佛陀讲大乘佛法,5000弟子因为习惯小乘佛法,拂袖而去,佛陀除了嘲笑他们智慧不够,发了一大通评论以外,并未运用自己的神通,去惩罚那些提前退场,拒绝继续听课的人。

5000弟子拂袖而去,这种尴尬场面,一般演讲人很难承受。佛陀之伟大,在于觉悟得彻底,心胸无比地开阔。

教与学的关系,是相互促进,相互鞭策之间的关系。所谓师不必比弟子强,弟子不必比老师弱,听讲者有不同看法,表达反对意见,甚至以非常激烈的方法表达反对意见,在现代社会十分正常。

在全球化的时代,“扔鞋”这种反对方式,自从小布什被“扔鞋”之后,迅速流行开来。一些国家的领导人,在被“扔鞋”之后,往往只能一笑了之,顶多发发牢骚,指责背后有阴谋,一般不会要求严厉惩处丢鞋子的人。当然,很多时候,皇帝不急太监急,被扔鞋的人无所谓,主办单位和地方往往如临大敌,甚至会严惩丢鞋者。

“扔鞋”之风,也传到中国大陆。一些企业家或者学者,在演讲时,当抛出让听众十分不满的观点时,也会享受到这种总统级待遇,被听众丢鞋子。

作为演讲者,被扔鞋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被扔鞋以后,不知道反省自己为什么会被丢鞋子。

尤其是当这些被扔鞋子的演讲者,想起同样被扔鞋子的小布什之时,不但不因此生出羞耻之心,反而膨胀出一大堆春风得意的意思:“一般普通人还享受不到这种待遇呢。”媒体也往往推波助澜,邀请被扔鞋子的人大谈被扔鞋的感受,于是,众星捧月之下,自我就不知道膨胀到什么地方了,俨然就是小布什化身了。

这种不知反省的态度,与互联网时代高度分裂的舆论有关。各种极端的观点,往往会引发狂热的爱与恨。很多被扔鞋子的演讲者,一方面收获很多人狂热的恨,另一方面也收获很多人疯狂的爱,这种爱与恨迅速转化成微博的围观者,又进一步强化了被围观者的自我强度。

其实,被扔鞋的人不知道反省还不是最可怕。

最可怕的是,被扔鞋的演讲者,要求警方严惩丢鞋子的听众。与众人瞩目的演讲者不同,听众往往是沉默的大多数,在话语权方面,是弱者中的弱者。听众眼睁睁看着演讲者发表自己不同意的观点,却无法将自己的反驳观点以同样的影响力传达给社会大众,其中的郁闷可想而知。

当听众的郁闷积累到一定程度,就只能采取丢鞋子这种极端的手段来表达自己的看法。遍观古今中外的历史,扔鞋子还算是比较温和的表达,当听众的郁闷积累到一定程度,更激烈的表达绝对会让演讲者心惊胆颤。

演讲者在台上舌绽莲花,听众在台下默默听讲,若要实现良性互动,双方要互相尊重,如果演讲者不顾听众的反应,不但大放阙词,而且压制听众反对的声音,最终必然会收获苦涩的果实。

 

20121010日 福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