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十三钗》,离奥斯卡有多远

标签:
张艺谋宋体金陵十三钗奥斯卡美国人文化 |
分类: 风声云起 |
张艺谋曾经是个好导演。他最早将大陆电影推到海外。欧洲人喜欢张氏电影里的中国阴暗面,这给他带来几个奖。凭着欧洲人的奖,张艺谋在不断的骂声中,渐渐跻身主流。
以后,张艺谋不再暴露阴暗面,转而拍摄华丽的商业片。尽管屡屡收获叫骂之声,票房却一直很有保证。在电影商业化的今天,有票房就有号召力,张艺谋的片子不断出炉。
张艺谋赚了票房,还想德艺双馨,顺道拿个奥斯卡奖。从《英雄》开始,张艺谋就开始向奥斯卡冲击。与拍摄《卧虎藏龙》的李安不同,张艺谋对美国人的口味,缺乏准确把握,一直拍不出能够斩获奥斯卡的片子。
越是得不到的东西,就越是让张艺谋心痒难熬。《金陵十三钗》,就成了为奥斯卡量身定做的片子。
《金陵十三钗》很煽情。歌手韩红就被刺激出抵制日货的豪言壮语。煽情的背后,隐藏很多讨好美国人的信息,借此,张艺谋试图获得奥斯卡评委们的青睐。
好莱坞电影里,没有十全十美的英雄。哪怕拯救地球的大英雄,都曾经是无恶不作的混混。《金陵十三钗》沿袭了这个套路,里面的救世主式人物,那个伪牧师,就曾经只是一个见钱眼开的好色男。但正是这个满身缺点的人物,最近承担起抢救女学生的使命。
谁拯救了那十几名楚楚可怜的南京女学生?
是一个普通的美国人。这个设定,是符合历史真实的。1937年,日美还未相互宣战。日本兵不会轻易得罪美国人。这个情节,隐藏着一个历史隐喻:是美国人把中国人从日本人的魔爪中拯救出来的。1945年,如果美国人不投原子弹,日本人就不会投降;如果日本人不投降,单靠中国人,很难在1945年摆脱日本人的残暴统治。
这个抢救女学生的美国人是什么身份?一个为尸体化妆的殡葬业者。那些惊慌失措的女生和妓女们去哪里避难?大教堂。这个美国人最终能够骗过日本人,实施移花接木之计,依靠的是什么文化的掩护?基督文化。尸体化妆师临时客串牧师,女生的合唱引起日军高官暂时共鸣,教堂、教会学校、英语、合唱,这些元素是女生得以幸存的要素,也是张艺谋讨好美国观众的元素。
真正的英雄,危险关头,方显本色。在那个时代,妓女为人所不齿。但正是这些妓女,在关键时刻,扮演了保护女学生不受伤害的母性角色。这种套路在好莱坞电影里屡见不鲜。历史上的妓女也有类似乎梁红玉、柳如是之类的大丈夫角色。
问题是,《金陵十三钗》在美国试点放映以后,除了逼出了华人观众的眼泪和反日情绪之外,美国舆论并不买账,批评声浪不断。不过,《金陵十三钗》如今已经赚了超过4.6亿的票房收入,得不得奥斯卡,已经不再重要。张艺谋再怎么讨好美国人,也挠不到美国人的痒处,毕竟,他与美国同行的文化差异实在是太大了!《金陵十三钗》,距离奥斯卡还很远很远!
2012年1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