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菊为何拒绝马英九探病

标签:
马英九高雄宋体陈菊行政伦理杂谈 |
分类: 台海局势 |
马英九是台湾地区领导人,陈菊是高雄市长,从行政伦理上来说,两人是上下级关系。下属有病,上级前去探视,表表关爱之情,联络联络感情,应有助提高行政效率。但这种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在台湾地区却行不通。
近日,马英九征战高雄。19日,马到高雄医学大学附设医院演讲。
恰好,高雄市长陈菊,也因滑倒骨折,在该院住院。撞上这么巧的事情,于情于理,马英九均应前去探视一下。作为院方,为马英九探视陈菊,提供方便,也在情理之中。
马英九的好意,陈菊却充满警惕。借口马英九演讲时间,与她的复健疗程撞车,婉拒马英九的探视。
其实,如果两人行程撞车,双方均可作适当调整,陈菊可调期,马英九也可在演讲之外,另挑时间探视陈菊。双方之所以无法在恰当的时间寒暄问好,应该还有更重要的原因。
那么,陈菊为何拒绝马英九的探病好意呢?
因为陈菊与马英九隶属不同的党派与阵营。陈菊是民进党人,隶属绿营;马英九是国民党人,隶属蓝营。如果两人仅仅属于不同党派,仍可轻松见面。无奈,两人归属完全对立的阵营,有点像《笑傲江湖》里的明教和魔教,势同水火。
在英美等社会,党派之间往往不存在根本分歧,轮流坐庄是常有的事情。在台湾,蓝绿阵营之间却存在根本分歧,蓝营总体上反台独,绿营总体上搞台独,蓝绿双方因此相互对峙。
于是,陈菊在是否接受马英九探病这个问题上,就面临行政伦理和蓝绿相争的煎熬。从行政伦理上来说,她应该接受马英九的探视;从蓝绿相争方面考虑,她应该拒绝马英九的探视。最终,政治考量战胜了行政伦理,她选择了拒绝马英九探病。
陈菊作为一个地方城市的市长,拒绝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探病,是需要勇气的,因为如果马英九是一个记仇的人,陈菊以后就再难代表高雄,获得台北当局的方方面面的扶持和帮助。
如今,蓝绿的恶斗,因为2012年的双英选战而加剧,马英九和蔡英文之间的战争将越发白热化。马英九如果能成功探视陈菊,自然可显示自己的包容;陈菊如果接受马英九探视,则很容易引起蔡英文阵营的猜忌。其实,大家都是中国人,又何必如此相争相忌呢?
2011年8月21日于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