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英九应用何种语言接受外媒专访

标签:
宋体专访马英九办公室台湾地区接受军事 |
分类: 台海局势 |
作为美国名校博士,马英九的英文水平很高。在接受美联社这样的外媒采访时,马英九多用英文接受专访。
用英文接受外媒专访,好处是显而易见义的,如容易与外媒记者沟通;容易准确传递马英九的思想;防止外媒翻译中文时出现误差。
问题是,这种方法方便了外国人,却给岛内媒体造成了某种麻烦,经常出现曲解马英九专访内容的乌龙事件,也难怪,对于某些重要内容,由于翻译理解的不同,往往会对英文作出不同的翻译。
于是,台湾媒体开始质疑马英九,“接受外媒专访,为何非用英文受访不可?”
对此,马英九办公室的回应比较圆通。
据台湾媒体报道:“马英九办公室发言人罗智强今天说,马英九接受外媒专访时,并没有坚持要以何种语言受访;但会慎重思考外界建议,日后会衡量媒体属性、采访议题,来决定使用中文或英文受访。”
罗智强的回答表明上很圆通,事实上却不符合执政伦理。
马英九如果是一个普通人,接受媒体专访,使用何种语言乃是马英九的自由;问题是,马英九是台湾地区领导人,接受媒体专访就不能自作主张,使用选择语言时,需要考虑辖区民众的感情。
当然,马英九选择英文接受专访,有利于与外媒良性沟通,但是,却让一些不懂外语的民众,产生短时间内无法理解把握马英九想法的感觉,很容易被绿营人士炒作为欺骗台湾民众的做法,绿营人士很容易让一部分台湾人相信,马英九之所以用英文接受专访,是想暂时隐瞒或者含糊化某些要害内容,从而最终出卖台湾利益。
那么,马英九在接受外媒专访时,应该选择使用何种语言呢?
答案很明确,应该尽量使用中文,实在没办法让老外准确理解某些意思时,也可适当穿插英文,但总体而言,作为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应该尽量选择中文接受外媒专访。
当然,马英九选择中文接受外媒专访,可能会牺牲一些沟通效率,需要借助翻译来传递彼此意思,但这种以翻译为中介的沟通方式,恰恰对马英九这样反应有些慢的人有利,可以让马英九面对美国人的尖锐问题时,有更充裕的时间思考应对之道。毕竟,对马英九来说,台湾地区民众的感受更为重要。
2010年10月20日于FJA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