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寒被美《时代周刊》加冕以后

标签:
时代周刊装b民众博客读者韩寒美国杂谈 |
美国《时代周刊》为韩寒加冕以后,许知远、麦田们坐不住了,他们开始批判韩寒,许知远同学专门写了篇文章,题目很雷人,唤作《庸众的胜利》!
许知远的这个题目中,传递出对普通民众深深的鄙夷,表现出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似乎自己就是站在山上向信徒布道的摩西。
这种态度导致了大众与中国传统知识精英们之间的疏离。
以前,杜月笙将人评价为四等:一等人有才能、没脾气;二等人有才能、有脾气;三等人没才能、没脾气;四等人没才能、有脾气。
21世纪的中国民众,受过大学教育的人数空前增多,有自己独立判断与分析能力的人的数量井喷,这些人最看不得有人故意玩深沉,他们把这种现象叫作装B。
说句实话,如果民国时期的很多作家空投到21世纪,绝对无法收获民国时代所能收获的声望和名气。
韩寒在大陆广受欢迎的秘密就在于:韩寒是一个不屑装B的精英!
韩寒早在写博客之前就已经成名了,韩寒的小说早就是畅销书,韩寒的可贵之处在于,他没有把自己已经发表的文字搬到博客上进行回收再利用。
相反,韩寒在博客上发表的,都是他专门为博客义务劳动的性情文字。
韩寒本来是一个最有资格在博客里装B的人,但是,他没有,他给博客读者呈现的,都是没有任何艰深名词,很浅显很直白又一针见血的快意文字。
韩寒的这一点,被很多专家认为不够专业,问题是,韩寒所涉及的很多公共问题,根本不需要专业,所需要的只是常识、勇气和快意表达的技巧。
相反,许知远这类精英的文字又是什么情况呢?
这些人无论写什么内容,总喜欢为了骗稿费而长篇大论,这还罢了,还喜欢在文章里夹杂一些国外不知名学者的故作高深实则空洞无物的言论,读完整篇文章还不知道作者到底在讲什么东西。
这样也算了,这些人总喜欢谈论什么让人耳朵听出茧子的理论问题,对民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则置若罔闻,你不关心民众的琐碎小问题,民众哪里有耐心去读你的故意让人看不懂的与生活关系不大的文章呢?
在这个时代,任何高高在上,玩弄深沉,以让别人看不懂来显示自己高深的写作态度,最终换来的只能是圈内人的相互吹捧和大众的疏离。毕竟,社会大众要考虑衣食住行,整日为工作奔波,哪里有足够的时间揣摩文章里面的所谓微言大义呢!
就像美国向全世界推广美式价值观,什么手段最有效?还是好莱坞的轻松好看的影视剧,这些影视剧的教化作用才叫润物细无声!《时代周刊》把桂冠发给韩寒,也是深深懂得韩寒直白文字的穿透力!
2010年5月13日于FJA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