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豆腐渣校舍”:震出地方政府财政支出顽疾
文/七犀鸟
这次汶川地震,引发灾区的校舍安全问题。震区各地校舍不堪一击,导致多位学童遇难。中国政府表明要严惩豆腐渣校舍责任人。
那么,单单震区是这样吗?
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大陆各地地方概莫例外。只不过,震区的豆腐渣校舍被震出来了而已。
为何会出现这种惨痛情况?
这个问题,分析者众。
常规原因这里就不再分析。
这一现象的根源乃是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分配政策问题。这一政策不改,各地校舍的豆腐渣情况就不会得到彻底改变。
曾经有学者拜访乡镇县级地方官员,一谈到当地教育问题,这些地方官员都大呼没钱,这种“有钱请客无钱办教育”的地方官员理应遭到各界斥责。
解释这个问题之前,先看一下美国地方政府如何分配财政支出的。
据曼昆《经济学原理》第12章中第一节的第二个问题《州与地方政府》中介绍,早在2002年,美国州与地方政府的支出比例是:
1、教育,总额5950亿美元,人均数量2024美元,占总支出的34%。
2、公共福利,总额2840亿美元,人均数量966美元,占16%。
3、高速公路,总额1150亿美元,人均数量391美元,占7%。
4、其他,总额741亿美元,人均数量2521美元,占43%。
这个“其他”包罗万象,例如图书馆、警察、垃圾清理、消防、公园维修和扫雪等政府所提供的服务。
看到美国州与地方政府的这个财政支出比例,不由得慨叹,中美地方政府的境界差距咋就这么大呢?
1、财政支出信息不公开,不透明。每年两会期间,中央政府都会在某种程度上公开财政支出情况,怎么地方政府就能够一直搞模模糊糊的游戏呢?财政支出信息的模糊不清,导致其中的猫腻弱智问题层出不前。
2、地方财政支出中的教育支出严重不足。豆腐渣校舍问题一出来,问责呼声此起彼伏。矛头所指均为腐败官员和相应项目建筑承包商。问题是,如果建筑这些校舍的支出象建设政府办公大楼一样不惜大手笔,这种问题就会减少很多。
3、地方财政支出的教育支出比例远远不够。这一点可以从衙门的奢华作风和教育系统的清苦判断得出。尤其是乡镇县等区域的中小学教育,资金问题更是长期以来捉襟见肘。
汶川地震中,震区校舍垮塌数量已经逼近7000间。
与此同时,据称日本校舍多为地震避难所。
到目前为止,震区遇害人数已经逼近35000人,遇害人员的比例尚未统计出来,可是,其中学龄青少年所占比例应不会小。
对这些青少年的父母来讲,中年丧子将成为永久的伤痛。他们心中的伤痛连同瓦砾下面的冤魂,将永久地拷问震区地方政府的相关部门和官员。
而这个问题的永久解决之道,则是地方财政政策的完全透明和公开以及彻底接受全体人民监督。连中央政府都事无巨细的公布自己的总体收支状况,地方政府又有什么回避的理由?
只有人民群众和中央政府联起手来,共同对付和解决地方政府的愚蠢的财政支出问题,豆腐渣校舍等问题才有可能大幅度的减轻。而大陆各地的中小学校舍也可以成为地震灾害的避难所了。
Monday, May 19, 2008于FJAU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