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三通两平台”政策解读
(2013-11-26 08:19:22)
标签:
it |
分类: 教育 |
政策解读:
1、关于三通(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两平台(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平台)
(1)宽带网络校校通,并不是简单地为学校接入宽带,还应该包括校内网络条件下的基本教学环境建设。包括
a、每个教室都有多媒体教学设备并按一定比例配备教师用的备课计算机或电子备课室;
b、给教师提供一套基本的教学资源和软件工具;
c、使一定数量的教师得到适当的培训;
实现机制:充分利用运营商的网络资源,利用现有的国家信息基础设施,有企业提供宽带接入,教育系统主要负责校内的网络环境建设,并争取逐步把它变成学校标准化建设内容,把工作重心放到教师培训和推进应用上。
(2)优质资源班班通,是应用的概念,而不是建设。要
a、在学校拥有基本网络条件的基础上,大部分班级和课堂教学能够使用优质数字资源,并通过这些优质资源配合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和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
b、通过不同的应用模式,把信息技术在教学活动、教研活动以及跨校教学中的应用编程一种常规行为。
实现机制:制度方面需要重新设计,还应重点推进“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和“名校网络课堂”的建设。应以政府规范引导、企业建设提供、学校购买服务的思路来组织应用,而不是建设。需要不断改进、升级、提升服务能力。
(3)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不是简单的在资源网站开通实名注册的个人空间,应是在信息技术条件支持下从事教学活动和教学管理的基本平台,建成一个实名制、组织化、可控可管的体系,并逐步形成网络条件下的教学活动管理、组织和服务的基本体系。
网络学习空间应该是
a、以提高教师素质、教学质量为目的,以教师、学生、家长为服务对象的网络化社交平台;
b、为教师在网络上开展教学和教研活动提供支撑;
c、为教师和学生、家长互动提供支撑;
d、提高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服务平台;
e、具有汇聚优质资源能力的平台;
f、易于管理的平台;
主要功能应包含
a、主动推送资源,使教师能依托空间快捷的获取所需资源,避免海量信息带来的寻找合适资源的困难;
b、提供容易使用的开发工具,帮助教师提高自主开发资源的能力;
c、为资源提供者提供高效的资源交易服务,起到“资源超市”的作用,使教师和学生有更丰富的优质资源可用;
d、能管理所有教师和学生空间,能统计教师利用网络从事教学活动的频率、效果和教师内生的、自己创造的课件资源的数量,并对网上教学活动进行组织以及对教师的教学活动及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进行评价;
实现机制:应以政府规范引导、企业建设提供、学校购买服务的思路来组织应用,而不是建设。需要不断改进、升级、提升服务能力;
e、适当的社交性;
(4)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平台),政府要做好资源建设的规划指导、评估推荐,逐步形成免费使用和有偿使用相结合的格局。要组织开发本地化资源,并充分调动企业和各类资源开发者的积极性,形成“企业竞争提供、学校自主选择、政府评估准入”的资源建设机制,为各级教育单位提供共建共享的资源服务平台;
(5)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将按照“两级建设(在中央和省两级建设数据中心,由教育信息中心统一组织主要应用系统的开发)、五级应用(为中央、省、地市、县、学校提供教育管理信息化应用)”。省级数据中心应建成教育管理信息化的云服务平台,为本省所有的学校和教育局够提供教育管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