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左至右为查代文、李相淦、王全豫、明庭映、柯尊解
伍仁圃起先是一个私人租赁的房子的名字,是查代文、李相淦、王全豫、明庭映、柯尊解五位作家的文学创作室。三十多年来,伍仁圃渐渐演变成为一个符号,一个文学组合的符号,一个引领铜都文学发展、促进大冶文化繁荣的符号。
关于伍仁圃的意义,查代文说:中国人讲的就是仁义礼智信,我们取名伍仁圃,是寓意五人之间要有仁义之心,并以仁义之心对待文学。我们知道,仁义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核。
前几年,我在大冶实验中学参加过李相淦从事文学创作五十周年座谈会。在座谈会上,我请大冶市音乐家协会的朋友为李相淦老师演奏了节目,我也在座谈会上拉了一曲《赛马》。从那时起,我才真正了解李相淦,也更进一步解读了伍仁圃。伍仁圃中每个人工作岗位不同,但他的们的理想和信念是相同的:在清贫而富有、苦涩而欢欣的文学道路上,他们笔耕不辍,辛勤耕耘,携手走过了半个世纪。
无论是小说、诗歌、散文、戏曲的创作,还是在电影、电视连续剧方面的打造,伍仁圃在荆楚大地创造了前所未有的传奇。几十年来,在《收获》《中国作家》《长江文艺》《诗刊》发表他们的文学作品,在中央电视台、湖北电视台播放他们创作的电视连续剧,在北门剧院、大冶电视台演播大厅、湖北剧院演出他们创作的文艺节目……伍仁圃创作的文学作品,绝对以千万计。
很早,我就得知:李相淦患前列腺癌,王全豫患膀胱癌,柯尊解肺部有肿瘤,一直没有停止过住院吃药。大冶市领导纪春明、熊志红、毕正洁等多次上门看望。令人钦羡的是,李相淦、王全豫还在协同曹树莹创作二十集电视连续剧《小巷海棠》,柯尊解还在创作长篇小说《曾经的庄屋》。这种坚守,在当今社会,是一种民族文化精神的坚守,是意志与品格、自信与毅力的坚守。
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竹林七贤,有初唐四杰,有唐宋八大家……他们都是相同文学流派的组合,而不是共同创作的团队。伍仁圃是不同创作风格的组合,而且是坚守几十年文学创作的团队。俗语说:“兄弟不怕多,就要个好大哥。”查代文是伍仁圃中的好大哥(明庭映是伍仁圃中的后勤部长)。伍仁圃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创作个性和特色,查代文能以自己的人格和魅力,助推每个人的创作优势,强强联合,强强打造,放大共同点,淡化排斥点,把文学作品创作发挥到极致。
伍仁圃是“文人相亲”的表率。五个人携手走过半个世纪,这必然是一个传奇。
而今,伍仁圃已经成为当今文坛的一种文学现象,一种振奋人心、催人奋进的文学现象,一种助推文学进步、促进文化繁荣的文学现象。
有人说,因为各种原因,伍仁圃创作的《辘辘院的故事》《明月几时有》等电视电视连续剧没有搬上屏幕,是一种遗憾。我们说,伍仁圃没有遗憾。因为伍仁圃是一面旗帜,在这面旗帜的引领下,无数的追随者会乘风破浪,奋然而前行。
大冶作家协会倡导出版《伍仁圃文集》,这是一件大事喜事。曹茂海、向天笑、刘幼春、李剑荣、洪合林、周桂芳等人做了一件大好事。历史将铭记伍仁圃,也会铭记《伍仁圃文集》。
衷心希望大冶市作家协会高举伍仁圃大旗,为大冶市的的文学发展和文化繁荣作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是为序。
2014年5月20日
(作者系大冶市政协主席、大冶市作家协会名誉主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