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原创] 诗人的眼里全是诗——读向天笑2013年的几首“桥诗”“

标签:
转载 |
分类: 向天笑评论选(自评与他评) |
附录:向天笑2013年的几首“桥诗”和“悼亡诗”
世纪旁边的立交桥
金世纪旁边的立交桥
是黄石第二座立交桥
只通车不走人的立交桥
在陈家湾的丁字路口
三条斑马线,依旧醒目
行人依旧紧张过往的车辆
在立交桥底下,看人来人往
从上个世纪走到这个世纪
从来没有在立交桥上走过
从年轻走到年老
直到远离立交桥多年
它的影子还在,如梗在喉
徒步长江大桥
他一个人,在晚风里
徒步长江大桥
他从江南走到江北
江南,沿江灯火通明
江北,沿江一片漆黑
他站在江北的堤坝上
从江面上涌起的漆黑
慢慢铺展到他的跟前
他看见那个人的影子
像一艘多年的沉船,慢慢浮起
他莫名其妙地守在那里
似乎想为沉船荡起双桨
似乎越过长江
就可以远渡重洋
夜深了,那片期待已久的红帆
还是迟迟没有出现
他一个人从江北走回江南
徒步在长江大桥上
他感觉踏在风口浪尖上一样
陪父亲回家
以前,陪父亲回家
总是让他老人家坐在副驾上
这一次,我坐在副驾上
他躺在担架上
以前,从来不告诉他地名、路名
他自己知道的,都会告诉孙子的
这一次,他再也看不见路了
只有我坐在前面告诉他
上车了,出医院了
到杭州路了,快到团城山了
过肖铺了,快到老下陆了
新下陆到了,快到铁山了
沿途,就这样不断地告诉父亲
让他坚持住,祈祷他能坚持到家
铁山过了,快到还地桥了
过工业园了,潘地到了
矿山庙到了,张仕秦到了
马石立到了,车子拐弯了
教堂到了,向家三房到了
向家上屋到了,严家坝到了
沿途的地名越来越细
离老家也越来越近
前湖肖家到了、吴道士到了
后里垴到了,快到家了
车到屋旁的山坡上
大父亲九岁的二伯
坐在小板凳上等他
我也告诉了父亲
救护车以二十元钱一公里的价钱
一路奔驰,只花了四十八分钟
一分一秒,都让我提心吊胆
幸好父亲很坚强,坚持到家了
一个人的秋天
父亲一个人蜷缩在地嘴山
他的周围,寸草未生
光秃秃地,吹在秋风中
父亲的身心紧贴着大地
一个人守着孤寂的日子
听飞鸟鸣叫
看云朵飘浮
只是这个秋天
父亲再也听不见我们的叫唤
再也看不见我们为他祷告的身影
多少个秋天
父亲都没有收获的喜悦
只有满身的疲惫伴随着他
父亲累了,终于在这个秋天躺下了
2013年的秋天
这个秋天,还真是一个秋天
这是一个竹篮打水的秋天
这是一个死亡追逐死亡的秋天
这是一个爱情被流放的秋天
这是一个把胸膛剖开就可以结冰的秋天
2013年的秋天
一块还没有雕刻的墓碑
被上帝安放在我必经之路的中间
让我不得不停下,小心翼翼绕过
这是一个不敢践踏的秋天
路旁的红叶
像风中摇摆的火焰
多么不甘心被吹灭的火焰
漫山遍野,都是高高举起的召唤
谁掐熄了,谁的生命就进入冬天
2013年的秋天
我攀登人生的金顶
翻越生命的峰巅
开始步步走入低谷、山涧
再也无力回天
这个秋天,还真是一个秋天
坐在父亲的坟前,望眼欲穿
泪水涟涟,秋雨绵绵
期待的彩虹,迟迟没有出现
她把自己囚禁在不可自拔的深渊
一个人的生日
晚上,突然停电的小区像一片废墟
我一个人就坐在这样的废墟顶上
看见黑暗的毛发一丝丝闪亮
慢慢度过自己五十岁的生日
没有烛光、蛋糕,没有电话、短信
房内的黑暗像丝绸围巾披挂我的脖子上
柔软、冰凉,如同肌肤般滑嫩
窗外的黑暗像巨大的鸟巢
此刻,多想长出一对翅膀
纵身飞下,便可抵达天堂
我不知道我父亲是什么时候进来的
就坐在我的旁边的沙发上,默默无言
静静看着我抽烟,一支接一支地抽
他一句话也不说,目光里转动着怜爱
一丝丝的黑暗,在他背后烧成灰烬
三天走过三季
像晴天的一声霹雳、一道闪电
一场毫无征兆的暴雨
携带着巨大的冰雹
把伸着脖子的草木打得遍体鳞伤
快乐的小鸟,缩拢疲倦的翅膀
她隐秘的巢穴,任人闯进闯出
这个暴雨横行的夜晚
连眼睛都闪烁着火药的味道
连街道两边的树都燃起绿火
连丰收在望的果园钉上了栅栏
半生不熟的果实被强行摘下、丢弃
苹果的脸蛋一夜之间长满皱纹
精心培育的繁枝与茂叶
转眼遭到风吹和霜打
多么不甘心啊,就是变成红叶
也要红过二月花呀
不要什么结果,只求片刻的灿烂
神啊,为何让我三个月走过三季
啊不,哪怕仅仅三天,也有三季一样漫长
焦灼的夏天、衰败的秋天、荒凉的冬天
一分一秒,掰着指头,一路数来
分分秒秒,都像针扎在我的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