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情感炼金与思辨凝聚
——评向天笑散文诗精选《悬崖上的花朵》
◎崔国发
一个优秀的散文诗人,无论其诗观如何的花样翻新,具体到他的创作实践上,都无一例外地绕不过“情感”与“思辨”的问题。一章散文诗如果没有情感与思辨,我怀疑它是否还有存在的必要。情感的浓度与思辨的深度、语言的秩序与心灵的秩序、人情的练达与艺术的练达,往往相伴相生,相辅相成,相互历炼而成就一件作品的丰富、深厚与阔大。向天笑就是这样一位试图运用情感的炼金术与思辨的凝聚力,使他的散文诗创作进入到艺术化境的一位作家,他对人生、对山水、对花朵、对乡村、对城市、对爱情的由衷解读,字里行间无不凝结着他对大千世界与七彩生活深刻的体验。他善于在感性表象中领悟到理性的秩序,在情与理相互关联而非相互排除的维度上,力图触及到诗人王家新所推重的那“言辞之根”,“立足于自身的时代境遇,指向一种存在之诗”(王家新:《雪的款待》封面勒口,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意象的轻盈,心性的灵明,现实的关切,语言的颖悟,其所组合的情感的力量,在精神层面上实现了更高视阈的超越性贯透。
向天笑是当下新锐散文诗作家之一,是在我看来具有机敏的艺术感觉并以其个人记忆、体验、灵感与想象同时代展开率真对话的诗人之一,是一位能在他的散文诗中赋予读者以情感的浸润力与感染力的书写者,是一位傲立于荆楚大地上的“情诗王子”。2010年夏,我与天笑兄在湖北丹江口第十届散文诗笔会上相遇,即从内心里十分惊叹,他创作力是那么的旺盛,著述是那么的丰赡,才情是那么的富有。他曾出版过诗及散文诗集《隐情诗语》、《孤独的玫瑰》、《边缘时代》等八部著作,尤其是散文诗集《时光倒流》,在对其逝水年华的追忆中打捞在与不在、敞开与遮蔽、有限与无限、时间与空间、浮躁与宁静等沉淀之物,充满灵性,充满人情,充满智慧,充满深意,也充满着强烈的人文精神,融入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怀念与体悟,透出了生命的意义与灵魂的蕴藉。现在,他又将他的这本厚重而有份量的散文诗选《悬崖上的花朵》示我,使我再一次觉解人性真情,听命生存意志,应承灵感想象,思辨多彩人生,无论是倾听底层与现实之重,还是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轻,无论是人在旅途的心灵感知或观赏花容丽姿的审美快感,还是独处寂静与回归家园的精神旨趣,无论是魂牵梦萦的爱的诱惑,还是对深邃内涵与形而上的寻求,都是那么的丰盈而光彩熠熠,那么的鲜活而超凡脱俗,那么的深永而动人心弦。
花朵是生生不息大自然中的一部分。向天笑写有许多观照花魂与香魄的散文诗篇。生命如花,那凤凰花的孤独与忧伤、百合花的明媚与纯洁、牡丹花的富丽与端庄、蝴蝶兰的寂寞与坚强、无花果的隐忍与沉实、菩提花的佛缘与清净、橄榄叶的平静与怡然,还有那西塞山的桃花、磨山的樱花、迎春花、玉兰花、昙花、莲花、茉莉花、仙人掌、罂粟、葵花、桂花、野菊花、高原上的雪莲花、雪地上的梅花、彼岸花等,都在向天笑的散文诗图谱里尽情绽放,姚黄魏紫,各异色彩;春兰秋菊,各呈芬芳,咏花而摹状传神,透香而情性飞动,她们皆因诗人的移情而言志,寓托而感发,而在抒写中完成诗人主体人格精神的对象化过程,以我入物,因花见我,而深潜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蝴蝶,唯一会飞的花朵,无声无息,悄悄降临,从桃花依旧的地方,飞翔在我内心的火焰之上”、“那火焰,是我倾诉的舌苔,那翅膀,是她拥抱的双手,明知靠近是一场劫难,偏要灿烂飞舞。”(《会飞的花朵》),从蝴蝶花的灵动与翔舞中感知“内心的火焰”,即使是遭遇一场劫难也毫不退缩,为的是追求那一种“灿烂”与人生的辉煌,由此我想起了诗人王家新曾援引林克先生的两句诗:“谁记得从前疯狂的燃烧/每一个花瓣都是火焰。”王家新说这诗“提示了一场献祭般的生命的燃烧”(王家新:《汉语的容器》,见林克译荷尔德林《追忆》序,四川文艺出版社2010年版),这是怎样的一种“燃烧”啊,与向天笑笔下的蝴蝶花庶几相似,这永恒的生命之火,与诗人内心的情思有着某种神圣的契约,诗人所要传达的神韵,乃是一种“令人神往的光辉和美”。
岂止是花的触发,回到向天笑山水散文诗的写作,他对大自然的敬重与崇仰尤为感人至深。诗人注重从远山近水的自然因素中,提炼自我的情性,赋予山水的自然属性以一种人情和生命意识的人文色彩,人在景中,情在物外,触景生情,浑然成章。那神农架森林深处的景观,那开花的石头与小雷山的奇石,那桂林山水与九寨沟的美,那太极峡里的蝴蝶,那搁在武当山金顶的思念,那鸣沙山风的呼啸,那长城的烽火台,那江汉平原的爱情鸟,那月光下的仙岛湖,那磁湖畔的情思,那七峰山的茅草……无不呈现主客体的对位感应,天地与我共生,山水与我合一,诗人凭情汇通,遇境适变,会景生心,情景交融。由酥油花、青海湖、黄河石、青海草原、拉脊山、梨花篝火、拉西瓦、千姿湖、倒淌河等组成的《大美青海》组章,或浑朴静谧,或雄奇清丽,或沉浸超拔,或浩瀚阔淼,而任自己的情感在这里归化,自己的灵魂在这里洗礼,自己的生命在这里激扬,自己的神思在这里绵延。
向天笑眷恋老家,因为他生于斯长于斯的乡土是他所珍爱的心灵家园。故乡的老屋、水井、祖坟、道路、方言、泥土、篷船、棉花、大树、老牛、田野、红枫等意象,刻骨铭心,纷至沓来,充满了诗人的热爱、感恩和想念之情。“每一条田塍,每一座山头,童年的影子还在荡去晃来”、“再没有什么思念,比归乡的路还长、还长;再没有什么思念,比归乡的路还要偏僻,还要深入,还要令人期待。”(《想念我的村庄》),也许在他的心中总是拥有“亲人”这个温暖的词,以至于想起“父亲”便想起了“朱家庄”,就是这个让他的泪水潸然流下、让他内心的光亮冉冉升起的地方,不仅有他那十字架底下无言的慈祥的母亲、大伯、农具铁匠、当年那个长头发的女孩,而且有艰难地跋涉在生活底层的乡亲们,那意外死亡的舅舅、日子像瓦片一样在平缓的江面上打着水漂的表哥、打工者的母亲、公墓里的打碑者、长江边上的扳罾人……这一个个充满贫困、辛酸和伤痛的灵魂,承载着诗人心灵的坚守与追询,承载着诗人对于那些曾经哺育与关照过自己的父老乡亲们的内心挣扎与饱尝苦难的无奈,承载着诗人对于生活在城市边缘和乡下如捡垃圾的表嫂们的深切同情与巨大的悲悯之情。诗人写捡垃圾的表嫂,因为表哥从矿山下岗,家里失去了生活的依靠,以至于“心高气傲的表嫂,低声下气了,还没来得及干枯的一点姿色,被那些垃圾涂抹得一塌糊涂。她走起路来,不再旁若无人,也不会目不斜视了。更多的时候,像一只警犬,到处搜寻她的目标。/只是,现在低头看沟沟坎坎的时候,远比抬头看天的时候多。”(《捡垃圾的表嫂》),从文字中隐隐透出生活的苦痛,带着一种艰难地贴近人物的姿态,通过对人的生存状态的关注,找到了生活的本来面目和诗的真实可靠性,从而抵达了真正的生命与艺术的本源。在这里,诗人关乎时代与参透现实,表现出一种清醒的理性自觉、强烈的责任意识和有良知的社会担当,表现出来自于内心的召唤而赋予的一种经过良心折磨的写作。不懂得情感炼金术的人,不凝聚思辨洞察力的人,是写不出如此催人泪下而震撼人心的诗作的。
爱情诗是向天笑散文诗创作的一个长项。他的情诗自然清纯,情感充沛,充分体现着丰富多彩的精神因素,在对爱情情态的多重描写中,诗人更加看重心境、情趣、理想的契合度,更加看重两情相悦,两心相印,琴瑟和谐,灵魂相吸。无论是那只仓皇飞走的蝴蝶还是一枚纽扣,无论是中秋之夜的月光还是那一夜的雪,无论是守望、思念还是隐情诗语,抑或是呈献给情人的礼物,谁又能丢得下,那个珍藏在心底里的“情”字?谁又能放得下,那茅台酒一样醇香的思念?“她柔若无骨,却能让坚硬的骨头,变得酥软,让片刻欢畅的时光,变成永久的回忆,深入我的骨髓。/她是我一生中最昂贵的食粮,我只能一次一小口地品尝,不敢浪费,哪怕细小的一滴,无穷的回味,终生难忘。/她流进我的血管里,让我的空虚变得充实,彻骨的思念,将伴随我的一生。/是她把思念酿成了酒,还是我把酒当成了思念,总之,我满腹的思念像一瓶珍藏多年的茅台一样,越老越好,越陈越香。”(《茅台酒一样醇香的思念》),诗人以酒喻人,不仅写出了那种沦肌浃髓值得抒情主人公倍加珍惜的爱,而且写出了那种能相伴一生而深切的情,这种情与爱可以让“空虚变得充实”,让思念与回味更加悠长永久,对“酒”的细品与对“爱”的执著寻找,给向天笑的散文诗带来了隐喻的深度,爱情的深度和生命的深度。可见散文诗不仅要求新求变更要求深求远。
有深度比起遣词造句来,显得更为重要,这或许就是散文诗新的价值向度。一直以来,向天笑似乎都在最具深度的生命哲学文本上下功夫,在情感炼金和思辨凝聚上求突破。一滴露水,一只鸟的鸣叫,一个人的楼顶,一个人的远行,一场夜雨或一场冬雪,一只蓝鸟或鸽子,一匹神马或一朵浮云,无不让我们感知一个人的生命或命运,无不让我们听到灵魂出窍的声音。“树木比我们更明白叶落归根的人生真谛。/冬天的树,在洒满阳光的黄昏中,是那样的安宁、祥和、轻松,而落叶也看不出半点忧伤,与树根相依相偎,显得是那样的超脱、无求、无欲,这仿佛是一直做了多年的一个逼真的梦境。”(《倾听落叶》)落叶是有分量的,也是有声音的,你用心倾听吧,也许你会过上别样人生;“彼此之间的思念,铺天盖地,一望无际,连天空也为之低矮,仿佛翻过远方的山岗,就是心灵的故乡”(《高山流水》),人生难得一知己,高山流水,只有相互理解,心有灵犀,彼此牵挂,才能走近心灵的故乡和温馨的港湾,才能高扬精神的大纛,追问那些不容忽视的灵魂之终极价值。
当然,天笑的散文诗也并非完美得不可挑剔,如能在自由、自律、自在、自性等形上层面上进行独创性的探究与书写,或能收到更佳的效果。衷心祝愿向天笑先生散文诗创作向新质的标高不断地挺进,并取得新的更大的成就。
2012年1月25日,写于铜陵寓所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