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琅布拉邦的第二天,我们按照《LP》上介绍的一条徒步线路,开始了步行浏览。这条徒步线路从一家名叫Big Brother
Moused的书店开始,止于琅布拉邦城区的最高点浦西山。整条线路贯穿穿了十多座著名的寺庙、皇宫博物馆、农产品市场以及风格多样的建筑,包括法国殖民时期留下的别墅已经老挝民族风格的建筑。最后在浦西山上俯瞰琅布拉邦全景。
我们看完香通寺,从香通寺的西门出来,就是肯孔大街。肯孔大街是一条江滨大道,旁边就是湄公河。看到宽阔的阶梯直直地通向江边的码头,以及码头上细长如柳叶状的渡船,我们当即决定临时改变路线,去湄公河西岸看看。自助行的一大优点就在于,你不用屁颠屁颠地跟在导游的小红旗后面,可以随时根据情况变化更改行程,可以随时去探究新的领域,因此可以收获不少意外的惊喜。
我到琅布拉邦之前也做过一些功课,知道湄公河对岸也有几座著名的寺院,像隆昆寺、坦香曼寺、宗佩寺等。而且班香曼村本身也极具特色,跟湄公河对岸的琅布拉邦镇不同,虽然仅仅是一河之隔,这里却一点不受外来文化的影响,完全是原汁原味的老挝小山村,这点也是颇对我的胃口。
我们就是在隆昆寺遇到了额恩和迪哥。当时我们在隆昆寺问路,额恩略懂英语,听说我们要去坦香曼寺,便自告奋勇给我们当向导,跟隆昆寺管理人员要了坦香曼寺的大门钥匙和手电筒。我们这才知道,原来坦香曼寺建在一个溶洞里,里面不通电,需要打着手电筒进去。
额恩是哥哥,也就10来岁的样子,会说几句简单的英语对话,迪哥是弟弟,但好像也不是亲兄弟,可能是堂弟或表弟。让我们稍感惊讶的是,两兄弟居然不知道中国,以为我们是Japanese。想这些年我国对老挝、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的大量援助,莫非都打了水漂?这多少让我有点意外。不过最大的原因还是因为中国人来琅布拉邦的不多吧。我们在琅布拉邦的这几天里,几乎没见着什么中国人,那么到湄公河对岸的人就更少了,也就难怪那里的小孩不知道中国了。
就这样偶然的一次机缘巧合,让我们跟额恩和迪哥这两个淳朴友好老挝小孩度过了愉快的半天。也许,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渐渐会把对方淡忘,但我想,至少从那天开始,额恩和迪哥一定会记住了两个单词,那就是:China和Chinese。
------------------------------------------------------------------------------------------------
Big
Brother
Moused是一家公益性质的书店,我们徒步的起点。巧合的是,它就在我们居住的小酒店旁边,相距也就十几步,非常近。店主是一位退休的美国出版商,员工则有当地的学生志愿组成。书店的宗旨是鼓励来这里的游客施舍给当地的孩子们比糖果更有益的东西。

肯空大街直通湄公河码头的长长台阶。

湄公河上的渡船,细细长长的形状较为特别。我们4个人雇了里边那艘小的渡船,来回一趟。船工要价12美金,最后以8美金成交。

河对岸的班香曼村。树丛中是当地村民居住的一座座简陋的吊脚楼。

船到河对岸,有长长台阶直通山顶的隆昆寺。

班香曼村村民居住的吊脚楼。吊脚楼在我国好多地方都能看到,但构造却多有不同。班香曼村的很类似我们重庆地区的吊脚楼,四四方方的形状,底下用木棍支撑。估计是地理构造类同吧,都是依山就势,一面靠山,一面临水,于是便因地制宜,利用木条、竹方,悬虚构屋,虽然看上去简陋,但既防潮又可泄洪,非常实用。

山顶是拍摄湄公河的一处绝佳地点。我们在山顶遇到一位专门上来拍湄公河的老外,瞧瞧人家的装备,口水流了一地。

远处的湄公河江面上,几个和尚坐着一叶扁舟,正在渡河。

山顶隆昆寺的路牌,上面写着门票5000Kp。合人民币也就是4块钱吧。
我们就是在这里,遇到了额恩和迪哥。

额恩听说我们要去坦香曼寺,自告奋勇给我们当向导,问隆昆寺管理人员拿了坦香曼寺的大门钥匙和手电筒。我们这才知道,原来坦香曼寺建在一个溶洞里,里面不通电。
额恩还顺手抓了一只很大的蚱蜢,特别拿给我们看,他可能以为我们没见过蚱蜢吧。

我们开始沿着小路去坦香曼寺,我跟额恩走在前面。我听到后面大家都在吃吃地偷笑,后来才发现原来是调皮的额恩偷偷把那只大蚱蜢放在了我背上。(安安飞飞摄)
坦香曼寺的大门。看得出来这里几乎是没什么游客来的。顺着洞里的台阶下到洞里,居然还很深,漆黑一片,非常潮湿,台阶因此非常湿滑。里面还保存着一些废弃的佛像。出于安全考虑,我们没有再往下深入。

大门两边的石壁上,还残存着几座雕像,面目也已经难以辨认。

在坦香曼寺洞们外,我们遇到了几个小沙弥,坐在席子上,旁边放着一堆玻璃瓶子,在手做什么东西。我凑近去看,原来他们在自制一种简易的油灯,可能寺院里用,也可能给附近班香曼村的村民用。旁边放着一大盆的南瓜,就是这些小沙弥的午餐,他们边做油灯,边用调羹挖一勺南瓜瓤来吃,见我一直在旁边看他们拍摄他们,就一个劲地用手势比划着,请我尝尝他们的南瓜。


我在她们旁边呆了好久,虽然语言不通,我们之间没有直接的交流,但我却沉醉在他们的那种氛围里。我一直在想,当我们在物质方面越走越远的时候,却再也找不到这种简单的快乐了。

路上额恩不知又从哪里抓了一只蚱蜢来。跟变戏法一样,手法相当娴熟,可见这是他平常玩耍的乐子。
一路走来,额恩已经跟我们混熟了。他对当地的情况非常熟悉,我们于是邀请他们跟我们一起到河对岸琅布拉邦镇去,带我们走我们剩下的线路。

我们于是一起渡河,回到湄公河东岸的琅布拉邦镇。途中我给了他们一人一颗棒棒糖,他们却都把糖装进了裤兜。我见他们舍不得吃,就索性把包里剩下的糖果都给了他们。两兄弟这才一人剥了一颗吃起来。
路上,额恩经常会蹲下来,捡树上掉下来的一种果核,拿石头砸里面的果仁拿给我们吃。这或许就是他们平时常吃的零食了。

就这样,他们跟我们一起,在琅布拉邦镇子里逛了一上午。
到了午餐时间,我们请他们跟我们一起在西萨旺冯大街上的一家餐厅吃饭。

额恩和迪哥一定是第一次进这种当地专门招待外国游客的高档餐厅,显得有些拘谨。餐厅的侍者开始也没意识到我们是要请这两个脏兮兮的当地小孩吃饭,在我们的一再示意下才让他们点单。兄弟俩选了一张离我们远远的餐桌坐下,点了糯米饭和炸鸡块。

午餐后,该跟两个小朋友说再见了。再见,额恩和迪哥,我会记住你们的。下次去琅布拉邦,我会再去找你们!(火狼摄)
================================================================================================
更多相关文章:

琅布拉邦沿袭千年的“斋僧”习俗 老挝的世外桃源----琅布拉邦 香通寺里永恒的生命之树

老挝佛教寺院里罕见的情色雕刻
吴哥窟:完美的建筑和永恒的象征 吴哥窟:仙女“阿帕莎喇”的神秘微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