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来一碗木莲豆腐

(2010-09-13 08:58:02)
标签:

木莲豆腐

井水

木桶

薜荔

杂谈

分类: 杂谈

    夏天快要过去的时候,我却在超市发现了一种久违的消暑食品。

    如果,某一天你突然遇到了多年未曾谋面的小学同桌,或者,不经意在某一本发黄的册子里,发现一张儿时的老照片,那种惊喜的感觉就像是童年时的一种零食时隔30年后突然出现在你面前一样吧?难怪有人说,人生就是一场邂逅。在超市琳琅满目的冷柜里,虽然它披上了现代化的马甲,装在了聚丙烯的盒子里,并且与时俱进地美其名曰“木莲冰爽”,不过,我记忆的筛子穿越时空隧道,电光火石间,一眼就被我认了出来:这不是木莲豆腐嘛。

 

    许多年前的夏天,在我家斜对门的水井边,常常有卖木莲豆腐的小贩,挑着两个木桶,在水井旁边的阴凉地停下来,打井水倒进木桶里。那时候我年纪尚小,只见他两只手拿着布包着的什么东西,不停地在里面搅拌,一会儿功夫,好吃的木莲豆腐就像变戏法一样的变出来了。

 

    木莲豆腐,其实与木莲毫无关系,木莲豆腐真正的原料,是“薜荔”所结的果实,只是形如莲房,大概就是“木莲”这个别名的由来了。鲁迅先生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这里说的木莲其实就是指的“薜荔”,可见当年这东西在江南一带是很常见的。薜荔和无花果外形很像,无花果成熟的时候,掰开褚红色的外壳,里面的乳白色的肉糯糯的可以吃,甜而不腻。而“薜荔”的果子里面含有乳汁,并不能直接食用,只能是制作木莲豆腐的原料:把“薜荔”果子用纱布包着,不停地在井水里揉搓,反复的操作,把里面的汁水挤到水中,再添加某种凝固剂,会使得井水慢慢凝固,变成凝胶状的东西。

 

    木莲豆腐跟豆腐自然也毫无关系。说它是豆腐,应该是跟豆腐都有“软”、“嫰”的共性吧,中国人取名字一向不缺乏想象力。它类似于现在的果冻,但如果你认为它就是现在的果冻,那肯定大错特错了。木莲豆腐更软一些,更透一些,更薄一些,或者说,更水一些。

 

    作为一款夏季的饮料,水是制作木莲豆腐最基本的原料。水必须是井水,但是否只有井水才能跟木莲子的汁水产生“化学反应”,这个问题小时候曾经困扰我很长时间,我甚至坚定地认为,只有井水才能够做木莲豆腐。现在想来,采用井水来制作最大的可能是因为夏天井水天然的凉爽吧。在那没有冰箱的年代里,井水无非是起到了天然的冰镇作用。

  

    在没有可爱多没有和路雪没有哈根达斯的年代,木莲豆腐属于最高档的冷饮。吃木莲豆腐也颇有讲究,这从小贩使用的家什中也能看出来。碗似乎是专用的,我还没在其他地方看到有人在使用这种碗。是一种特制的高脚碗,很浅,比普通的高脚碗浅很多,摊的很开。脚也要高许多,一眼望去好像是一片荷叶一般。这些高脚碗整整齐齐地码放在木桶上,遇到买主,小贩就会掀开身后的木桶上盖着的白布,取出一只勺子和一只高脚碗来。勺子一般是铜制的,也有铝制的,也是浅浅的,几乎是成90度角地装在勺柄上--拿出勺子,伸进身前的木桶里,轻轻地“片”一勺出来,哧溜一下滑进高脚碗里,那木莲豆腐便水水的,盈盈的停在“荷叶间”,仿佛有水一样的灵性,却又多了份丝一般的润滑。

  

    那时候,一碗木莲豆腐也就两三分钱吧。加点糖,再加点醋,当然,还可以加点薄荷。用小调羹舀起一勺送进嘴里,那种清凉爽滑的感觉会一直钻到肚子里去,的确是祛火消暑的良品。

 

来一碗木莲豆腐

  

    薜荔和薜荔的果子。08年摄于摘若山岛。

来一碗木莲豆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黑白,千岛湖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