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学习笔记:尝试从损坏严重的光盘中复制图片

(2008-06-11 20:38:37)
标签:

it

图片

数据恢复

循环冗余检查

iis

杂谈

分类: 杂谈

    一上班,同事就拿来一张光盘,要我帮她把光盘里面的数据复制到电脑硬盘里。她自己已经在端午的三天假期里换过多台电脑,试过N次了。

 

    这是一张刻录光盘,里面刻的是她的婚纱照,现在拷不出,难怪心急火燎的。我拿出光盘,发现损坏的确很严重,上面都是划痕,而且很深,真不知道是怎么搞成这样的。放进光驱,经过一阵揪心的狂转,所幸数据还读得出来。照片的缩略图都在,看得清清楚楚的,就是无法复制。提示:数据错误(循环冗余检查) 。

学习笔记:尝试从损坏严重的光盘中复制图片

 

    这种情况以前自己也碰到过,由于不是很重要的数据,也就懒得去深入研究这个问题。这个问题的原因是光盘文件中,有损坏的数据,而循环冗余检查(CRC)是一种数据传输检错功能,在复制时对数据进行多项式计算,并将得到的结果附在帧的后面,而接收设备为保证数据传输的正确性和完整性,也执行类似的算法。若CRC校验不通过,系统重复向光盘(硬盘)复制数据,陷入死循环,导致复制过程无法完成。

 

    以前在网上好像看到过一篇文章,大意是利用网站功能,将光盘文件映射到服务器的WEB目录中,用下载工具多线程下载。于是,重新在网上找资料,开始动手解决问题。

 

    考虑到在上述过程中实际已有一部分数据复制到硬盘,只是碰到某些数据CRC校验不通过时,Windows的复制命令无法跳过这些数据继续执行。而当操作无法完成后,系统会把已经复制到硬盘上的数据删除,这样导致复制完全失败。如果在复制时能跳过错误数据,这个问题就能得到解决。我们从网上下载文件时,较常用的下载工具像FlashGet、迅雷等,都可以同时多个线程下载,也就是说,把一个文件分成几部分同时下载。这样就可以较好地避开损坏的数据,下载未损坏的数据了。问题是,如何从自己的光盘上进行“下载”呢?

 

    首先,我不是网站的系统管理员,无法将光盘文件映射到服务器上。那么,在本地机上通过IIS(Internet信息服务),建立一个本地站点试试。

 

    先要在系统中安装这个组件,需要在“控制面板→添加/删除程序→添加/删除Windows组件”中,点击组件,选择Internet信息服务(IIS),点“下一步”,一步步安装即可完成。

 学习笔记:尝试从损坏严重的光盘中复制图片

 

    接着,创建一个虚拟目录,地址对应于你的影音文件所在目录。我的系统是Windows XP,创建虚拟目录的步骤如下:

    1. 在“控制面板→管理工具”中启动IIS;
    2. 在“默认网站”上点右键,选择“新建→虚拟目录”;
学习笔记:尝试从损坏严重的光盘中复制图片

 

    3. 输入目录名称,随意设一个名称为TS;
    4. 输入目录路径(路径应为你的影音文件所在目录),其余一律不改,一直“下一步”就完成了。

学习笔记:尝试从损坏严重的光盘中复制图片

 

    启动FlashGet,新建一下载任务,在网址栏中输入 http://localhost/ts/dscf****.jpg。(*号为图像文件编号),当然,可以批量添加,但速度会很慢。

学习笔记:尝试从损坏严重的光盘中复制图片
   

    ok!这样就可以开始多线程下载了,当其中一个线程进行到一定进度时碰上错误数据,速度逐渐降为零,但其他几部分仍照常进行。而当其余几部分完成后,又会把剩余的部分分成几部分来下载。这样除了错误数据,其余均被下载到硬盘上了。

 

    最后,那些未损坏的图像文件被完好无损地“下载”到了我的本地硬盘上,而那些损坏的图像文件,也或多或少地保存了部分图像内容,有的下载到90%多,有的30%多。再把下载目录中那些未下载完成的文件“dscf****.jpg.jc”名称中的后缀去掉,改为“dscf****.jpg”,复制过程就完成了。

 

    我用这个方法,顺利地从光盘中“复制”出130张照片的68张,还有部分下载到90%以上的,稍加裁剪即可使用,影响也不大。总体我觉得还算成功。而且,对于象我这种动辄将几个G的图片刻成光盘的人来说,光盘数据损坏这种事情以后说不定会碰上,因此有必要好好总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