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云飞三峡

(2015-08-05 16:11:59)
标签:

三峡

游学

教育

分类: 人物
云飞三峡

几个月前,傅寒邀请我作为嘉宾参加他们的暑期三峡游学活动,我稍微犹豫了一下;但想到有老朋友云飞同行,我便答应了。现在想起来我幸好没有拒绝,不然我哪能享受“云飞三峡”的快乐?

我认识云飞快20年了。当初,朋友介绍我认识他,说这是一位“很有才气的著名学者”时,他在我这里一点都不“著名”,当时我还不知道他的名字呢!但我在他心里却有那么一点点“著名”。据说那段时间他闭门写作一部批评中国教育的书,闭门谢客,谁都不见;可一听说是见“李镇西”,立马放下手中的笔,欣然赴会。此事至今都是我为“抬高身价”而经常拿出来向朋友们嘚瑟的“资本”。

这次本来我是和一位长者同住一室,但和我同居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第一,不能打呼噜;第二,必须忍受打呼噜。而这位仁兄两者都不具备,自然被“淘汰”,于是云飞得以“填房”,前来陪我同居。我也因此全方位感受其才华横溢的风采。

其实,初看云飞,其外貌既没“才华”也无“风采”。敦实矮个,青皮光头,五官野蛮,一脸匪气。尤其是光头上隐约可见少年时打架留下的伤疤,更增加了几分彪悍与桀骜。我多次当面说他:“你除了不像读书人,什么都像。尤其像文盲,像土匪!”他听了哈哈大笑,笑得肆无忌惮。

云飞不只是笑得肆无忌惮,他活得更肆无忌惮。每次吃饭,他总是边吃边说,谈古论今,声音爽朗,气势豪迈。所以每次我想知道他来没来饭厅,不用看他那一桌他的位置是否空着,只需听听有没有他的声音便知。那天我们在三游洞附近的溶洞悬崖餐厅吃晚饭,我请已经喝得二分醉的云飞“来一首”,他二话不说,来到悬崖边,对着满洞的朋友引吭高歌一曲他老家的山歌。他的声音极具穿透力,震撼着溶洞,也震撼着整个翠绿的山峰。我感觉这高亢的歌声,是他生命的燃烧,正炙烤着周围的每一个人。我没听懂他的歌词,但看到他特别投入动情,眼睛闭着,嘴巴大张,两只手臂随着歌曲而大幅度地在空中划过。事后我指着照片对他说:“可怜啊!一位盲人歌手如此卖力地献唱,却没有送上一分钱!”众大笑。

但真正最能体现他生命力的,是当他给我们三峡古诗的时候。在甲板上,面对滚滚长江,他给我们讲李白“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讲杜甫“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讲王维的“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他说:“你们看,面对同一地方同一景物,进入大自然的角度是如此地不同,写得高不可攀,写得毫不重复,互相较劲。是的,三位大诗人在互相较劲呢!”他结合李白杜甫的诗,讲“诗歌的速度”:“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里有时间的速度,有江水的速度,更有心的速度。”说到“速度”,他又讲庄子的“夔怜蚿,蚿怜蛇,蛇怜风,风怜目,目怜心。”感慨道:“你们看,这是怎样的速度?庄子真实了不起,了不起!”他一旦进入唐诗的世界,进入庄子的世界,他一下子眉飞色舞,神采飞扬,手舞足蹈,整个身体都在飞翔。听着听着,我会感觉他就是李白,他就是杜甫,他就是王维,他就是庄子。我想,他也是这样自我感觉的。

在西陵峡龙进溪临江的弯弯山路上,葱茏树叶所形成的阴影,便成了我们的课堂。云飞指着不远处的石牌镇,给我们讲抗战时胡琏将军指挥的著名的石牌保卫战。是役国军以少胜多,不但击退了日军的西进,也粉碎了日本企图攻占重庆的梦想。云飞又指着长江,给我们讲卢作孚组织并指挥的东方“敦刻尔克大撤退”,给一个危亡时刻的民族以转败为胜的精神寄托与物质力量。江水无声地流淌,阳光穿过峡谷与树叶斑驳地洒在云飞的头上和肩上,并随着他飞扬的躯体而跳动。

在白帝庙,面对蓝天下巍然入云的夔门,云飞再次激情澎湃,给我们讲“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讲“白帝城中云出门,白帝城下雨翻盆。高江急峡雷霆斗,古木苍藤日月昏。”……他把我们的思绪带入了千年之前的此景此物。一想到当年的李白杜甫也是站在这里,也是看见这些景物,他们写下的千古诗篇流传至今,让我们也能走进他们的心灵世界,不由地感慨岁月沧桑,天地悠悠,每一个人不过都是匆匆过客,也不由得问自己:我们,又能够给千年以后的来者,留下什么?

本来云飞只给我们这一行人讲,但他的精彩吸引了来往游客驻足谛听,围观的人越来越多。我给云飞开玩笑:“其他游客看见你这么滔滔不绝,肯定会想,这个纤夫还有点文化哦,晓得的还不少呢!”他再次豪放大笑。

让人称奇的是,云飞在讲述着一切的时候,从不带任何讲稿,就一张嘴和一双指点江山的手臂,当然,还有一颗百科全书式的大脑。无论是整篇古文,还是零星名句,或者是作者的籍贯及生卒年月,他总是信手拈来,脱口而出。让人感到他的眼前总有一本隐形的他所需要的线装书,而且随时都翻着他需要的那一页。

毫无疑问,云飞记忆力超群,智商极高,但他并非生长于书香门第。在朝夕相处的一周里,我俩彼此“痛说革命家史”,细细讲述着各自的人生历程和成长故事。我由此得以知道,云飞出生于离偏僻小县酉阳还有七十多公里的大山深处,读高中之前他连酉阳县城都没去过,父母皆为文盲。“但我母亲记忆力极好,她断断续续地听我教私塾的四外公讲的一些唐诗,便记住了,常常给我讲这些诗,但如果把这些诗给她看,她一个字也不认识。她教我背诵《增广贤文》全文,多年后我读大学第一次看到《增广贤文》,惊讶地发现,当年母亲教我的和眼前书中的句子,竟然一字不差!”

超群的记忆力并不是云飞最后成为博学之士的唯一原因,他还有过人的自信与惊人的勤奋。“从小学到高中,我从来都是考第一名。在我老家,我常常被人在背后议论,这娃儿了不得了不得!但刚考进四川大学时,我是班上最靠后的,一个大山出来的农村娃儿,视野很狭窄,除了会考试,什么都不会。记得当时我连石评梅是谁都不知道。换一个人,可能会自卑,但我的思维很奇怪,我是这样想的,那些同学读了那么多书,我没读什么课外书,可一样考上了四川大学,他们的智力已经被开发的差不多了,而我的潜力远远还没有被开发,居然都可以考上川大。只要努力,我肯定学得比他们好!那四年,那真是刻苦得很啊!我废寝忘食读了一千多本书,对于以前几乎没有读过的外国文学,我一个国家一个国家的扫荡!比如法国文学,我从左拉、巴尔扎克、莫泊桑,一直到瓦雷利……我统统一网打尽!果真,四年之后毕业的时候,我可以当同班同学的老师了!”

这话听起来很狂妄,但我相信他说的是事实。我没看见他在大学“扫荡”法国文学,但我亲眼见看见了这几天他是怎样的手不释卷。只要回到房间,他总是在阳台上捧着一本书读着。听见我的声音,他只是礼节性地问一声:“回来了?”然而并不抬头看我,其目光依然粘在书页上。短短几天,他主要任务是游览和讲课,但依然见缝插针地读了三本书:郝广才的《好绘本如何好》、卢安克的《是什么带来的力量》和陈鹤琴的《家庭教育》。出生贫寒,经历坎坷,求学艰难而坚忍不拔,最后臻于卓越。这就是云飞。

远距离看云飞,特别是如果只看其网络文字,很容易误以为他是一个人愤世嫉俗的人,随时都在挑刺,随时都在抨击。其实不然。这几天在船上,他和孩子们的交往,他完全展露了其孩子的一颗童心。对我们的国家我们的社会,因为爱,所以批评,因此他有一种真诚的责任感。也因为这份知识分子的责任感,他不但批判,而且建设——他和朋友们一起策划的三峡游学便是建设的行动。“通过这个活动,我们想从家庭教育入手,通过改变父母进而改变我们的家庭教育。因为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来说,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无论怎样的高估,都不过分。”说这话的时候,他满脸严肃而真诚。

游船缓缓前行,江水默默奔流,峡谷峰峦屹立,蓝天云飞从容……

                              201585日上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