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而已

标签:
常识朴素思考教育 |
分类: 阅读 |
值得我真诚感谢的,还有《教有所思》的每一位读者。正是因为你们的厚爱,十年来我这本小书一直畅销不衰,直到今天。这是我当时的确没想到的。究其原因,主要不是这本书写得有多么好,而是书中所谈到的许多教育现象依然存在,我当年所抨击的种种不良教育甚至有甚于十年前。比如,弄虚作假的“伪科研”,煞有介事的“假教育”,表演做作的“公开课”……不是依然充斥在我们的校园吗?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些文字的“畅销不衰”其实是一种悲哀——为什么十年过去了,这些大家都深恶痛绝的教育弊端竟然还有着如此顽强的“生命力”呢?
也剔除了一些不成熟甚至现在看来认识有误的篇章。不过,细心的读者会发现,你手里捧着的这本《教有所思》修订版中增加了不少新的文字,这是我近几年对教育的新思考。十年前《教有所思》出版时,我刚博士毕业在成都市教科所工作,后来我重返校园,上语文课,当班主任,后来当校长。边教边想,自然有感而发。回头看这十年,中国教育不能说一点成就都没有,但当今的教育更浮躁了,校园更喧嚣了,许多新的教育问题更是让我触目惊心。而且吊诡的是,这些教育问题往往都是以“教育成就”出现的,比如“名校”集团化,比如“特色”遍地开,比如“品牌”满天飞,还有眼花缭乱的“理念”,琳琅满目的“模式”,似乎每个学校都在拼命地吆喝,都想使劲抢夺“话语权”,都在不遗余力地博取“眼球”,唯恐被“边缘化”,教育越来越越像商业,学校越来越像企业,校长越来越像老板,教师越来越像包身工……于是,我写下一些文字,以微弱的声音呼唤教育的朴素,呼唤学校的宁静,呼唤校长的良知,呼唤教师的尊严。
看穿这些“华丽”背后的荒谬并不需要什么“理论慧眼”,只需常识。有句话流传很广:“我们走了很远,却忘记了为何出发?”这话同样适用于教育。常有人说我有“很前沿的理念”,我总是解释:“我没有任何前沿的理念,甚至没有自己的教育思想。我所做的一切,都是回到教育朴素的起点,遵循教育常识,面对我们眼前的一个又一个孩子,坚守良知。”十年前的初版《教有所思》写的都是常识,十年以后的修订本依然没什么“深刻的思想”,“创新的理念”。常识而已。
比知识更重要是见识,因为知识是别人的,见识是自己的;比见识更重要的是胆识,因为见识也可能仅仅深埋于心,而胆识却要勇气说出来;比胆识更重要的是常识,因为在一个人人都以所谓“创新”为时髦的时代,遵循常识意味着不坑人不骗人,不沽名不钓誉,坚守良知,回归本色。我所戳穿的,人人都可以戳穿;我所鄙视的,人人都在鄙视。只是许多人不说,而我说了。面对种种教育乱象甚至教育丑态,我无法“稳重”。如果哪天我真的面对这些而“淡定”了,那只能证明我的堕落。我要说出来,而且必须写出来,是因为我不愿意自欺欺人,愿意做我自己。我没想过去改变这个世界,只是不愿被世界改变。仅此而已。
但我依然热爱教育。正如罗曼﹒罗兰所说,真正的英雄主义只有一种——看透了这个世界,并依然热爱它。(大意)虽然我没有高深的思想,但我可以朴素地思考。只要思考,就会有行动;只要行动,就会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