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与谈心
(2013-05-03 18:56:30)
标签:
采访谈心教育 |
分类: 其他 |
自从2011年元旦我在《中国教师报》开辟专栏写我校老师开始,每次写作,我都是一次感动。
我的写作程序往往是这样的,一旦确定写作对象,我就要找他聊天,进行采访,或者书面采访,让他给我提供素材;同时,我还要采访他周围的同事;然后,我还要采访学生。
这次写初二(8)班的班主任周瑾老师,我先对她进行了书面采访,要她给我说说她印象比较深的教育故事。昨晚,周老师往我的邮箱里发来了她转化后进生和处理早恋的故事,还有和学生心灵沟通的素材。我看了很感动,给她简单回信——
亲爱的周瑾老师:你再次让我感动!粗粗看了一遍你提供的素材,我真的感动了!我一定用心把这篇文章写好!我为有你这样的同事而幸福!
李镇西敬上
今天,我请了周老师班上的熊丹、汤莹莹和谢学良三位同学到我办公室聊天——实际上就是采访。他们刚刚半期考试结束,正好有半个小时的课间休息。
我先单刀直入地说:“我一直在写我校老师的故事……”
汤莹莹马上说:“我知道。”
我一惊:“你知道?你怎么知道的呢?”
她说:“下面的开放书吧里有书,我读过。”
我说:“哦,是那本《每个老师都是故事》吗?”
她说:“是的。”
我所有写老师的文章,发表在《中国教师报》上时都经过了压缩,以1500字的篇幅见报,而原文实际上一般都有好几千字,我将其汇集成书,以《每个老师都是故事》为书名出版了。
我说:“那是第一集,我今年教师节要出第二集呢!里面就有你们周老师的故事。今天找你们来,就想随便聊聊你们的周老师,谈谈你们对周老师的印象,如果能讲讲她的故事,那就更好了。”
十几秒钟的沉默。几个孩子都在思考回忆。
熊丹同学说:“我现在都还记得开学第一天见到周老师的情景,她穿着素色旗袍,发型是中长卷发,我当时觉得这个老师很文弱,她说话轻柔,声音比较小,给人的感觉是清新淡雅。的确,周老师从来不骂人打人,但对我们要求很严格,她对自己要求也很严格。平时对我们比较宽容,可以说不拘小节,不过多约束我们,但做人上和学习上其实对对大家要求很严。”
汤莹莹同学说:“周老师很文弱,但很有思想,她外柔内刚,心思很细腻。”
我问:“细腻?怎么个细腻呢?”
她说:“我们有什么想法,她都能够看出来。她对我们说,我看背影我都知道你的心情怎样,知道你最近的状态怎样?周老师真的是这样的。”
我说:“比如——”
她说:“比如,我们进入青春期之后,有了些朦朦胧胧的情感问题,这些问题谁也没明说,可周老师却知道了。于是,她就开班会,把这个朦胧的问题开诚布公地摊开来谈。她也不是严肃地批评,而引导大家,让大家走出青春期的烦恼。”
熊丹接着说:“周老师特别关心我们这个集体,她平时在生活中就把自己当做学生,而不是高高在上的老师。这样和同学们更好的沟通。周老师每次和我们谈心,不是说你有这个困难了,好,我来告诉你怎么做怎么做,而是首先以我们的出发点来想问题。从她身上散发出来的不是班主任气息,而是朋友之间的亲切感。她和你聊天,问你是怎么想的,嗯,让我来帮助你。所以她特别为同学们着想。周老师为我们做了很多很多,但她都不声不响,站在幕后,站在我们的后面。”
熊丹的话,再次让我感动。我请她举个例子,她说:“记忆深刻的是那次合唱比赛,周老师和我们一起希望咱们班能够取的好成绩,于是便要创新,在节目中加入摇滚乐的元素,这样的合唱比赛要有乐队。为了这,周老师私人掏钱请乐队的老师吃饭。这些我们都不知道,后来才知道的,因为我的一个朋友和乐队的人是好朋友。后来她对我说,你们周老师真是一个好老师!”
我问几个同学,周老师有没有什么缺点呢?熊丹很幽默地说:“周瑾同志当然也有缺点。张爱玲说过嘛,人生好似一袭华丽的旗袍,上面布满了虱子。所以谁都会有缺点。但周瑾同志的缺点也是极少极少。她有时有点小小的主观。”
我明白了,说:“嗯,这是老师们的通病,包括我,也有主观的时候。主要是我们当老师的,总会习惯性认为你们毕竟是孩子,不懂事,什么都要老师做主,或者想,一个班几十个人,各有各的想法,最后还得老师做主。所以,周老师主观,你们要理解并原谅。”
熊丹说:“周老师其实也很愿意听取我们的意见。比如,有时候同学们突然向周老师提出,班会能够有我们的想法吗?她便会认真听我们的意见,并把这些意见融入班会。”
一直没说话的男生谢学良说:“昨天晚上我给周老师发短信,说最近同学们学习都很紧张,又刚刚考试了,今天下午能否让同学们放松一下,篮球赛,看电影,放风筝。她的回信就两个字:‘可以。’”
孩子们说起这些小事,都感到周老师非常理解学生。比如这件事,换个老师也许会说:“我想想再说。”但周老师却很干脆:“可以。”
时间一晃过去半个小时,孩子们还要去上课。我说:“周老师故事显然是讲不完的。这样好不好?明天是周末,你们就给我写点周老师的故事。我做校长,就相当于你们周老师做班主任。周老师经常表扬你们,我要多表扬老师们。我写这样的文章就是表扬老师的方式。你们帮我一起来写好周老师这篇文章,好吗?”
他们都点头说:“好!”
我又说:“其实,写好周老师这篇文章,还不仅仅是为了表扬周老师一个人,而是倡导一种风气。这篇文章在中国教师报上发表后,全国的老师都可能看到周老师的故事,他们便会学习周老师。现在并不是每一位老师都很优秀的,那么通过一个周老师,以后会有更多的周老师!”
临别,谢学良同学对我说:“李老师,您能不能在今天中午去我们班上一节课?”
我说:“嗯,我今天午后要出差,2:50的飞机。你们希望我几点钟去?”
他说:“12:50吧,上到1点20,半个小时就可以了。”
我问:“讲什么呢?”
他们说:“你随便讲什么都行!”
我说:“好吧,我先给机场打个电话,让我的朋友先把登机牌给我办好,这样我在你们班讲完课便直奔机场。”
离开我办公室时,三个孩子借了我三本书:《杀死一只知更鸟》《舒婷随笔》《舒婷散文》。
中午12:50时,我准时走进初二(8)班,孩子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我。我和孩子们聊起来,问他们希望我讲什么。他们的答案五花八门:“讲您的经历。”“讲学习毅力。”“讲您女儿的故事。”“讲青春期的萌动。”……
我说:“只有半个小时,我不可能什么都讲。我的经历讲起来就没个完了,我女儿现在长大了,我也考虑她的隐私了,不能讲。这样,我就讲讲学习毅力的问题吧!其实也不是上课,就算是和大家谈心。”
于是,我以“战胜自己”为主题,从生命短促谈起,根据自己的一些实例,再结合以前我学生的故事,给他们讲了“灵魂的搏斗”。我的讲述还算生动,时不时逗得同学们哈哈大笑;同时也给他们具体的建议。孩子们听得都很认真。
时间很快就到了。我说:“不能再讲了,不然赶不上飞机了。下周一中午12:50我一定再准时到你们这里来和大家谈心,谈大家关心的‘青春期的萌动’的话题。”
同学们更加热烈地为我鼓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