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谷建芬与未来班(附班歌视频)

(2012-09-18 06:31:35)
标签:

谷建芬

班歌

校园

分类: 往事

(本文选自1997年写的《走进心灵》一书)

●童心的信任与企盼

198310月的一天,在乐山一中初八四级一班教室里,同学们正在叽叽喳喳地讨论着一件大事──

谁来为我们的班歌谱曲?

原来,这个班经过我和同学们两年的努力,已经成了一个既勇于进取又充满温暖的大家庭,为了使这个生机勃勃的班集体更加富有特色,同学们为她取了一个响亮的名字──“未来班”,并设计制作了班徽、班旗,还写了班歌歌词,拟定了班训(“正直、团结、勤奋、创造”)。我们决定1984年新年到来之际,隆重举行“未来班”成立大会。现在,一切准备工作都做得差不多了,就剩下班歌歌词还没有谱曲。

讨论中,有的说干脆我们自己学着谱曲,有的建议请学校音乐老师谱曲,还有的提议沿用《少年、少年、祖国的春天》的曲调……

正在大家争论不休的时候,有同学提出了一个大胆而惊人的建议:

“我们请谷建芬阿姨谱曲吧!”

这个建议立即得到一致赞同。是啊,一提到谷建芬,同学们耳畔就回荡起《年轻的朋友来相会》等歌曲优美的旋律。若是谷建芬阿姨真能为我们谱班歌,那该多好!

然而,在当时无论是我还是同学们,都认为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我委婉地劝同学们道:“谷建芬阿姨是著名作曲家,她该有多忙啊!还是别打扰她吧!”

“我们试一试嘛!”同学们急切地恳求我。

我终于依从了同学们。很快地,由班长执笔,一封给谷建芬阿姨的信写好了:“谷阿姨,我们非常热爱我们这个朝气蓬勃、团结友爱的班集体,我们给他命名为‘未来班’,还设计制作了班徽、班旗,可是,我们写的班歌却没法唱,因为我们不会谱曲。于是,我们想到了您。要是您能在百忙中抽空为我们谱班歌,那该多好啊!……”

我也附上一封短信:“谷老师,如果您能为我们的班歌谱曲,这对于帮助孩子们树立远大的革命理想,树立革命英雄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将是很有意义的的。”

当同学们兴致勃勃地把歌词和信装进信封时,他们才突然想到一个本来早就该想到的难题:我们与谷建芬阿姨素不相识,连她住在什么地方都不知道,这封信入哪儿寄呢》

我想了一想,在信封上写上“北京《歌曲》编辑部转谷建芬同志收”,同学们才把信投进邮筒。

于是,一封装着信任与企盼的信飞向了北京……

 

              ●“谷阿姨为我们谱班歌啦!”

   仅仅过了二十几天,一封来自“北京中央歌团”的信,送到了我的手中,拆开一看,我惊讶得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因为这是谷建芬同志的回信──

“李老师:您好!

    来信收到。为孩子们写歌是我们的职责,正因为我们写得太少了,所以孩子们才要唱歌,这难道不是我们的意见么?我常常是忙了东头顾不了西头,忙了大人的忘记了孩子,这很不应该!能为你们写歌,为孩子们增添一点快乐,我是很高兴的。

……  ……”

谷建芬同志还给同学们写了一封信,信中写道:“你们的要求,我答应。对于你们给予我的信任,我是非常高兴的。我给你们写的歌太少了,这是我们的工作没做好。寄来的词看不定期了,我觉得需要改动一些,我请人帮助修改可以吗?改好了,我再谱。怕你们着急,先回信告诉你们一声。……”

“谷阿姨答应为我们谱班歌了!”读着谷建芬阿姨的来信,同学们欢呼起来!

为了让作曲家对“未来班”有更全面具体的了解解,我和同学们在给谷建芬同志的回信中对“未来班”的班风特色作了一些介绍。谷建芬同志在极为繁忙的工作之余,一一阅读了这些回信,从信中她了解到:看了电影《火烧圆明园》之后,同学们把得到的一笔奖金捐赠给了北京圆明园修复工程管理处;读完长篇小说《红岩》,同学们把捡废品换来的钱以“五十三颗永不褪色的童心和爱心”的名义寄给重庆“中美合作所”展览馆,以支援建设“歌乐山烈士群雕”;当班上一位农村同学因家庭困难想辍学时,同学们瞒着我为这位同学凑钱缴学杂费……

谷建芬同志被深深地感动了。孩子们的纯真激起了她创作的灵感,她请著名歌词作家王健同志对歌词作了一些修改,于是,在作曲家充满魅力的琴声中,一首特为“未来班”创作的班歌──《唱着歌儿向未来》诞生了!

19831219日,同学们又收到了谷建芬阿姨的来信──

“未来班”的孩子们:你们好!

    曲子谱好,随信寄给你们。词有改动,不知你们是否同意现在这个

词?……

    这支歌,请你们试唱,有什么意风望告知。

      (我因开会刚回来,曲子未能及早谱出,请原谅。)

……   ……

    还有一张大大的信笺,上面是谷建芬阿姨抄的歌谱,那潇洒的字迹,使同学们感到作曲家青春的活力;经过王建阿姨精心修改的歌词,清新健朗、活泼奔放,更加完美而准确地表达出同学们的志趣与理想。

    教室里沸腾起来!同学们急切在要求我马上教大家唱。很快地,这支欢快的歌儿便从“未来班”同学的心灵中飞出,飘荡在校园……

●歌声飞向北京

随着1984年的临近,“未来班”成立大会也即将举行。喜悦之中,同学们都在苦苦地思考着一个难题──

怎么感谢谷建芬阿姨和王健阿姨?

有同学说:“寄点我们家乡的土特产去!有的同学说:“寄一束鲜花去!”有的同学说:“寄去我们乐山的风景画片去!”还有同学说:“请谷建芬阿姨和王健阿姨来乐山作客!”……

我说:“对于歌曲作者来说,最大的欣慰,莫过于自己的作品被人演唱。我们还是为谷建芬阿姨和王健阿姨唱几支歌吧!把你们的歌声录在磁带上,寄到北京去,这才是最有意义的礼物呢!”

同学们一致认为这个主意好。当时,离元旦只有一周时间了,为了让这份特殊的礼物能在元旦前送到谷建芬阿姨和王健阿姨手中,那几天,同学们利用午休和下午放学后的一点时间聚集在教室里,在我的指挥与口琴伴奏下,一首又一首地练习演唱着谷建芬阿姨创作的歌曲:《年轻的朋友来相会》、《清晨,我们踏上小道》、《脚印》、《校园的早晨》、《采蘑菇的小姑娘》、《哪就是我》、《咪咪曲》……当然,同学们唱得最好的歌还是那支《唱着歌儿向未来》!

在录音之前,同学们还特意对着录音机向谷阿姨、王阿姨道歉:“我们唱得不好,录条件也很差,请原谅!”

与此同时,全班每一位同学都给谷建芬阿姨写了一封信,向作曲家表达自己崇高的敬意和真诚的谢意!

正当我在邮局封装磁带、信件时,几位同学拿着刚买的两封“洒琪玛”糕点和两尊微型“乐山大佛”塑像赶来了,硬要我把这些东西一起寄往北京,说是“要让谷阿姨、王阿姨尝尝我们乐山的特主,看看举世闻名的乐山大佛”!

1983年最后一天,在充满节日气氛的“未来班”成立大会上,面对到会的学校领导、老师和家长,全班同学自豪地唱起了自己的班歌──

……  ……

同学团结多友爱,

畅游在知识的大海;

园丁辛勤来灌溉,

理想之花校园里开!

……  ……

他们用整个心灵来歌唱,他们用发自肺腑的歌声表达自己的理想与未来,也表达着对谷建芬阿姨的新年问候,因为他们相信:远在千里之外的谷建芬阿姨,也一定听得见这歌声的!

 

          ●友谊在继续

“我于元旦收到了你们的录音磁带,全家人和王健阿姨都欣赏了你们的歌。很好,很好!听歌如见人,想象着你们可爱的面容,犹如你们就在我的面前,我感受着你们带z给我的青春活力,享受着你们带给我的喜悦与幸福。……愿歌声伴着你们学习、成长!”

元旦刚过不久,“未来班”就收到谷建芬阿姨的贺年片和热情洋溢的来信。我也收到谷建芬同志充满鼓励的信──

“看到孩子们的成长,我想,是凝聚着您的一片心血的,为您神圣的职业而祝福,我想在这条道路上一定会洒满鲜花的。这就是对您辛苦劳动的最高奖赏!”

本来,班歌已经谱成,作为一名作曲家,谷建芬同志已经做了一件令人敬佩的事;但作为一位有着强烈社会责任感和无私奉献精神的人民艺术家,谷建芬同志对中学生的翔远远还未结束。通过班歌,她与“未来班”已结下觉悟厚谊。他们开始了朋友般真诚温暖的书信往来。这种交往的意义已超过了音乐本身,而是体现了谷建芬对“未来班”的殷切期望、“未来班”对谷建芬的由衷敬仰!

1984年春天,同学们收到了谷建芬阿姨寄来的一个大包裹,打开一看,竟是51个塑料文具盒。谷阿姨在附信中说:“这里寄来51个文具盒(有一个是李老师的),东西很小,这是我的一点心意,做个友谊的纪念吧!”

手捧着这珍贵的礼物,我和学生们已不只是喜悦与兴奋,而是感动得热泪盈盈!

不久,在学校“五·四”歌咏会上,“未来班”以一曲高昂嘹亮的班歌“唱着歌儿向未来”,夺得全校歌咏比赛第一名!演唱结束后,他们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向敬爱的谷阿姨报喜,并把奖状给谷阿姨寄去!

临近升学考试前夕,“未来班”的同学又收到了谷阿姨的来信──

“收到你们的礼物,心里真是不安。这是你们的光荣与成绩,怎么好算在我的头上呢?这样做不大公平。不过,你们的心意我全懂!”

“即将面临升学考试,此刻你们的心情一定是紧张而激动的。这里,我和你们讲几句:无论考上高中或考不上高中,或者考职业技校,这只能说是学习的渠道不同而己;升学能学习,不升学做别的工作,也同样是学习,关键在于自己对人生的想法是什么?只要有追求,即使在最差的条件下也能做出贡献来,闪烁出智慧的光荣,对吗?”

毕业前夕,“未来班”同学向谷建芬阿姨写出了最后一封信──

“……谷阿姨,虽然我们毕业了,再过十几天有的同学将升入本校读重点高中,有的同学将升入普通高中,还有的同学将考入中专、技校,但我们每一个同学都不会忘记您的。您和‘未来班’的友谊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在人生的路上夺取新的胜利!嘹亮的班歌将永远伴随着我们!再见了,亲爱的谷阿姨!”

 

         ●永远传唱的班歌

19848月,我来到北京,怀着崇敬的心情敲开了谷建芬同志的家门。

当我双手递上赠给谷建芬同志的“未来班”同学毕业合影照时,谷老师真象一位慈祥的母亲在端详自己儿女的照片:“哟!多可爱的一群孩子!”她又情不自禁地对我说:“你的事业很有意义,你又年轻,我衷心祝你成功!”

我真挚地说:“谢谢您为我们谱班歌!谢谢您对我学生的关怀!”

谷建芬同志直摆手:“有啥感谢的?这是我应该做的嘛,何况还做得不够啊!”

虽然以前从未见过面,但同是怀着一颗童心的“人类灵魂工程师”,使教育者和艺术家之间有了共同的话题。我们谈生活、谈事业、谈教育、谈党风、谈社会……

当然,谷建芬也谈到她自己的烦恼:“也有人因不喜欢我的歌而横加指责,但人民喜欢,青年喜欢,这就是对我最大的奖励!……说实话,我个人曾有过的遭遇是一般人难以想象的,但我认为一个人活着总得有个精神支柱,我的精神支柱,便是我的事业!”

谈到当时社会上出现的各种“精神鸦片”,谷建芬同志忧心忡忡,同时又坚定地说:“不管怎样,只要我们这些从事精神作品生产的人不垮,国家就有希望。我们个人的力量当然不可能扭转大局,但我要尽力守好自己脚下这块净土。做,总比不做好!”

望着谷建芬同志那端庄和谒的面容,听着她那亲切自信的话语,我感到,谷老师是多么的善良,又是多么的坚强啊!……

从那以后,我每接一个新班,总是把《唱着歌儿向未来》介绍给学生们,并向大家讲述这首歌的来历和谷建芬同志的感人事迹,以此教育学生们勤务学习、团结向上。从1984年到现在,十几年过去了,我由青年逐步进入中年,在教育上我也取得了一些成绩:我所带班级(包括“未来班”)的事迹先后被《中国青年报》《少年文史报》、《教育报》、《班主任》等报刊介绍;我结合班主任工作进行中学德育的研究与创新,并陆续在各种报刊发表200余教育论文并出版多部专著。但我深深地知道,这一切里面都有着谷建芬老师的一份功劳──因为我多年来一直来珍藏着谷建芬的来信,铭记着谷建芬的鼓励,并一直把这些作为激励自己热爱学生,献身教育的精神力量!

谷建芬同志应该感到骄傲与欣慰!如今当年唱过她谱写的《班歌》并与她通过信的“未来班”学生都已长大成人,所有“未来班”的孩子都没有忘记他们敬爱的谷阿姨,并且正在逐步实现着当年班歌中的誓言──

“比高山,比大海,

比不上我们对祖国的爱,

历史的火把接在手,

要做奋发的新一代!”

 附:《唱着歌儿向未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