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在农历的天空下》的“农历”
(2012-05-10 06:05:21)
标签:
农历节气教育 |
分类: 其他 |
今天看到一段文字很纠结:“晨诵课程项目是新教育实验重点项目之一。……本书作者巧妙地利用时节和诗词天然的事,创造性地开发‘在农历的天空下’——中国古典诗词晨诵课程。作者带着学生以农历时间为线索,从冬至开始,跨越四季春夏秋、直到下一个冬至结束。在这段旅程中,以二十四节气为线索,根据四季变化学习诗歌……”二十四节气,明明是按照阳历来规定的,上段文字说“作者带着学生以农历时间为线索,从冬至开始,跨越四季春夏秋直到下一个冬至结束。在这段旅程中,以二十四节气为线索,根据四季变化学习诗歌“,实在让人费解。二十四节气,显然不是“农历的天空”,而是“阳历的天空”。因和新教育有关,事关重大,特向您反 映。请您解疑。
说实话,这个疑惑把我也难住了。最早看到“在农历的天空下”时,虽然也想到二十四节气的时间是阳历,但我理解为二十四节气最初是来自传统农历,所以这样说也不错。但这位朋友如此较真,我也开始思考起来。于是,我先在网上通过“百度”搜索有关二十四节气的知识。查到的资料如是说——
二十四节气是按阳历推算的。它是一年中十二节气和十二中气的总称,是在—个回归年(用阳历计算的年)中,太阳行经黄道上二十四个特定位置的日期。中国过去 长期使用的是农历,是以十二个朔望月为一年,其长度和回归年大约相差十一天。用十九年置七个闰月,使其周期和回归年相符。因此,农历的月份与实际季节可能有半个月左右的差异,不利于指导农业生产。为此,中国古代的天文工作者,将太阳在黄道上的二十四个具有季节意义位置的日期,给以有关季节、气候和农业生产的名称,用来反映季节气候和指导农时。
看到这则资料,我想,如果这个说法是正确的,那么用“农历的天空下”至少是不够严谨的。
但我又想,常丽华老师这样说肯定有她的道理。于是我想给常老师联系,向她求教,但我没她的QQ。我便给朱永新老师和干国祥老师网上留言,转达了这位老师的疑惑,并谈了我的看法:“现在中国人绝大多数都约定俗成地把农历一般简单理解为阴历,这个习惯还是要照顾。因此,‘在农历的天空下’这个表述在传播上的确容易引起误解。”我还说:“我的初步结论:说‘在农历的天空下’似乎也可以讲得过去。只是说‘以农历的时间为线索,以二十四节气为线索’,这个说法容易造成理解的歧义。我只是觉得表述还可以更严谨一些。”
后来,我联系上了常老师,也把这些话发给她了。
朱老师很忙,但也给我做了简要的答复,他说不会错的。但他没有详细说。干国祥则很认真地谈了他对“农历”的理解——
李老师好,农历不是阴历,阴历是月亮历,农历是揉合了太阳历和月亮历的一种复合日历。四季和二十四节气就是太阳历,以弥补月亮历的不足。譬如冬至夏至,就是 以太阳最短和最长而定,居中的则是春分秋分。关键是不能将农历理解为阴历,而要从一开始就重新理解为:这是中国古代一个阳历和阴历复合的历制。农村中以前把公历当成阳历,把农历当成阴历,导致了误解。其实不应该称为阴历和阳历,而是农历和公历——农历是指中国传统的那种历制(是阴阳历),公历是标准的太阳历,只一年有12月与月亮有关了。
对我说的“表述应该严谨”的说法,干国祥说:“谢谢李老师,下次提醒常丽华,加部分农历介绍,可能很有这个必要。”
下午常老师也给我回话,内容和干国祥的一样。
这个问题应该说算是解决了。我给干国祥发短信——
跟着干干长见识,哈哈!以前对此没多想。这次我也是因为一位朋友来信,引起了探究的兴趣。在这过程中,我把过去似是而非的知识弄得更明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