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2月4日
星期四
晴
昨天晚上乘国航班机离开成都,今天凌晨一点到达新加坡。
这次我是应邀前来讲学的。2006年春天我也来过新加坡讲学,虽然是第二次来新加坡,却依然感到兴奋。飞机快着陆的时候,我朝窗外俯瞰,夜幕下的海面浮着一座座小岛,璀璨的灯光让这些小岛宛如晶莹剔透的宫殿。
行知文教中心的陈君宝先生把我接到住宿的京华酒店已快两点。休息了几个小时,上午十点,君宝先生陪我前往新加坡育能小学参观考察。一路上,新加坡的阳光特别灿烂,行驶在绿荫密布的大街上,我对君宝说:“昨天下午开会时,成都市委党校一教授还给我们讲二十年后成都将建成‘世界现代田园城市’,我今天不就来到了‘田园城市’了吗?”
育能小学的陈丽真校长陪着我参观校园,校园小巧精致整洁。学生上午上十节课,每节课三十分钟,除了中途休息三十分钟,其余课间都不休息的。我问学生要上洗手
间怎么办,陈校长说,学生只要给老师说一声要上厕所,随时都可以出教室的。因为学生多教室少,所以学校的学生分批上课,上午7:30到中午12:30是低年级的学生上课,下午则是高年级的学生上课。上午上课的学生下午就在学校开展各种文体科技活动,而下午上课的孩子上午则从事各种活动。
我从每间教室走过,看到每个班的孩子都不多,大概二三十个吧!教室的课桌都不是像中国的中小学教室一样纵横整齐的,而是以小组为单位圆桌式的摆放着,孩子们很随意地围坐着,但当老师讲课时,大家都很专注地聆听着。教室的窗台上,整齐地摆放着各式各样的水杯,水杯是不能拿进教室的,因为那样是对老师的不尊重。

(整齐地放在窗外的水杯)
在教室过道,到处都可以看到教育的痕迹,比如墙上贴着一些教育小故事,诚信呀,尊重呀,等等。育能小学特别注重公民与道德教育,内容主要为“尊重”“诚实”
“责任感”“乐于助人”等等。我看到一个老锁匠传艺的故事贴在墙上,这是一个关于诚信故事,但没有结尾,而是问小朋友们老锁匠会把手艺传给谁。而答案就在
第二页。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小朋友们看到了故事后能够想一想,再揭开上面的一页看下面的答案。

(孩子们的书画)
我看到一间教室里,只有几个学生,老师却有两三个。陈校长告诉我,这几个孩子智力发育不是太好,学习特别吃力了,因此学校专门给他们上小课,派老师辅导他们。
该校的学生以华人居多,大概占75%。
因此校园里中国气息十分浓厚,比如墙上挂着不少中国字画,都是学生的作品。墙上贴的最多的是陶艺作品,这些五色斑斓的陶艺作品——小鱼呀,贝壳呀,海马呀,海星呀等等。陈校长告诉我,这都是已经毕业的孩子留给母校的纪念。以后他们回到学校,看到自己当年的作品一定会勾起许多对母校幸福的回忆。

(留在母校墙上的陶艺作品)
在一个会议室,学校一位负责人通过PPT文件给我介绍学校的情况,我对他们的华语教学特别感兴趣。他们通过校本教材有针对性地对孩子进行华文教育,用木偶剧、画漫画等有趣的形式,让孩子参与其中,在生活体验中学习华语。
座谈中,老师们给我提了一些问题。有老师问我如何获得职业幸福,我说职业幸福一方面当然包括较高的物质待遇,但更重要是从课堂智慧中获得职业幸福。还有一个
老师问我如何进行良好的家庭教育,我说,家庭教育最主要的是两点:第一,父母无声的人格影响;第二,做人第一,善良最美。
下午,参观卍慈学校,该校的蔡颖徽校长年轻帅气,领着我逛校园,学校依然小巧精致,处处散发着行知思想的气息。学校和中国大陆许多学校都有联系,特别致力于陶行知思想的运用与实践。该校100%的
学生都是华人,因此中国味儿更加浓厚。春节临近,校园已经挂出大红灯笼,还有孩子们各种迎接春节的礼物,也在校园里摆放着。我参观了学生的活动室,有合唱
团,有舞蹈队,有器乐演奏,有计算机智能创作……学生们都是上午上了半天课的,下午便参加各种活动。合唱团舞蹈队还有器乐训练的孩子们正在为迎接春节做准
备。我走进一个古筝训练的教室,几十个小姑娘为我演奏了一曲《彝族舞曲》,整个教室回荡着熟悉的旋律,让我陶醉。

(舞蹈室的女孩子们)
在学校的一个角落——实际上是一个楼梯下面的狭小空间——展示着学校历史的图片和实物,主要是向学生们展示华人当初是怎样在新加坡生活,这个学校当初是怎样创办的。那些陈旧的衣服、古朴的马灯、劳动的工具等等文物,让我们一下回到了过去。
在学校的图书室的阅览间,我看到一群女孩子在那里自由地阅读,蔡校长告诉我,这里完全向孩子开放,孩子们随时都可以来读书,不用任何借阅手续。我想到我校的开放书吧,也是自由地向孩子们开放的。学校,就应该是让孩子自由畅游的书海。

(卍慈学校的教室里)
下午和晚上,分别给育能小学和卍慈学校的老师们以及学生家长作报告《行知思想和爱心教育》《做最好的家长》。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