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再思考”的再思考
(2012-01-28 07:40:10)
标签:
爱心道德教育 |
分类: 杂感 |
昨天我在博客上发表的《爱与道德的再思考》引起了朋友们的关注。大家围绕我的观点也展开了争鸣。我很高兴看到这样的反响。我一再说,好朋友的标志就是能够当面说“不”。无论是赞扬还是批评,只要真诚,我都发自内心的欢迎。我特别担心的是,对我的文字看都没有仔细看,就无条件叫好。所以昨天我在评论中也直言批评了有的朋友只看个标题便叫好。当然,如果你认真看了我的文章后真诚认可,我当然也很高兴。但我同样珍视那些不同观点。我觉得,针对我的观点提出质疑,这和尊敬我不矛盾,甚至可以说,这也是尊敬的一种方式。
好了,说回正题。正是昨天朋友们的评论,引发了我对爱与道德的继续思考。之所以引起一些老师的不同看法,有的是因为我的表达不严密,有的是因为我的论述不全面,当然,也有的是因为朋友的误读,但无论哪种情况,都是我的原因。即使是“误读”也是由于我的表达有问题。呵呵!今天,我就几个问题再谈谈我的看法。
让一些老师最不能接受的,是我拿胡文传说事。有的老师给我发纸条,明说我的话伤害了他的心,还有说我亵渎了她心中的道德偶像。对此,我表示诚恳的歉意!有的老师还急切地给我推荐有关的胡文传的网上视频,希望我能够真正了解他。于是我还真的去仔细查了查胡文传的事迹。说实话,在这之前我的确对胡文传没有特别详细的了解,只是知道他的大概事迹。但这不妨碍我表达我的基本观点,这个观点我还是要坚持,只是今天我愿意说得更清楚更全面一些——
第一,胡文传的行为令我非常感动,之所以感动,是因为他做到了一般的人很难甚至不可能做到的。面对危急,他被迫先救起了几个别人的孩子,而失去了自己的儿子。如果我是获救者的父亲,我的感激之情是无法表达的。如果否认这一点,那叫没良心。我永远敬重胡传文。是的,我们的心不能太硬。
第二,如果情况允许,胡文传当时先救自己的孩子,也无可厚非。我们设想一下,假如是这种情形,同等情况下,胡文传既可以救自己的孩子,也可以救别人的孩子,而他选择了后者,我觉得这是不合常理的,也不合常情。但在当时,他并没有这种选择,因为他一下水,不是首先主观想到先救别人的孩子,而是首先被四个孩子缠住了,他根本无法选择。从理论上讲,他也可以奋力甩开这几个孩子而向自己的儿子游去,但他的“人”的良知让他无法放弃。注意,在这里,他先救别人的孩子不是他自己的主观意愿,他只是没有放弃那四个先抓住他胳膊的孩子,他的可贵甚至可以说是“伟大“就在于他的“没有放弃”!这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够做到的。
第三,媒体在宣传的时候,往往简单化地说“胡文传救起了别人的孩子而失去了自己的儿子”——那天春晚上主持人就是这样说的,这显然是事是而非模棱两可的说法,这种说法给人的印象是,胡文传本来可以救自己的儿子,但他没有,而是先去救别人的号子。正是这一点,我无法接受。然后在这基础上,将胡文传树为“道德模范”,将一种特殊情况下的迫不得已,提升为一种应该大力推广的道德规范。我的反感就在这里。我要问,如果当时胡文传救起了自己的儿子,他就不道德了吗?还有许多类似的情况,很多人在灾难面前救了自己的亲人,面对胡传文就应该感到惭愧?这就是“舆论杀人”。记得媒体曾经报道过,在一次火灾中有人救出了自己的亲人,便不能申报“见义勇为”奖励;还有,和歹徒英勇搏斗救出受害者的人,也不能视为“见义勇为”,因为他救的受害者是自己的女儿。
第四,我以胡文传为例评论道德模范的宣传,已经和胡文传没有直接关系了——所以昨天的文章中我有意没有点名。我已经将一些朋友给我链接的文字看了,我再说一遍,对胡文传的敬意我一点不比大多数中国人少。我是在评论一种畸形的宣传,一种看似“崇高”实则经不起推敲的导向。我反对的是把人家的伤口当做“道德”来大肆渲染,给他封一个“大义父亲”,让其尴尬——他说过每次领奖,站在台上,心里头特别受折磨:“我愧对我儿子,我站都站不起来”。今天我还是要说,道德,应该是绝大多数人都能做到的行为,如果只是极少数人才能达到的境界,这种“道德”就失去了坚实的大地。胡传文迫不得已先救了别人的孩子,而痛失爱子,把这种特殊情形下的举动上升为一种道德规范,然后高调宣传,试图推广。我不认同。
昨天我说,一个老师的爱心应该体现为爱自己,爱家人,爱学生。有的老师感到迷惑。觉得这样一来,那份爱经过“自己”和“家人”的筛漏,最后轮到学生,还有多少呢?这真是一种误解。是的,我在语言表达上用了“首先”这样的词,但这并不是说,对三者的爱有时间先后的关系,即必须先爱自己,然后爱家人,最后爱学生。不是的。已经有老师说了,爱自己爱家人和爱学生并不矛盾。我同意这个说法。苏霍姆林斯基说:“爱祖国要从爱母亲开始。”他的意思绝不是说,只有先爱了母亲,然后再去爱祖国。我之所以说“首先”,只是为了强调,教师心中也要装着自己和自己的家人。我反对的是不顾自己和家人,而所谓“一心为学生”。“爱”这个东西啊,真的不像水呀米呀之类的,好像多给你一点,给他就少了一点。不是的。只要心中有爱,对谁都是很深厚的。一个爱自己爱亲人的老师,那份情怀用在学生身上,同样源源不断。一个有血有肉,一个性情中人,你让他不爱别人都难!无论这个人是自己的孩子还是学生。我反对的是,不顾自己的健康,不管家人(儿女父母)的安危,而只顾爱学生——我们这样的宣传还少吗?我想,这个话题,现在我说清楚了吧!
其实,写到这里,我突然意识到,我和一些老师的“分歧”,只是我们强调的“端点”不同而已。我是针对我们现在一些媒体,老师宣传一些老师不顾自己的身体和生活,不顾自己的亲人和家人,而一味“爱学生”,我便强调,教师首先要爱自己爱家人。而另外一些老师是针对现在在一些学校,对学生的爱越来越少了,越来越淡了,因此还是应该强调爱学生。这些老师一看到他们所“敬仰”李老师居然强调教师要爱自己,他们便困惑了。亲爱的老师们,如果把两种强调都结合起来,就是我们共同的追求了。
现在我是校长了,经常也面对这样的苦恼,就是因为学校教师缺编,人手不够,有的老师因为责任心强,所以带病坚持上班,或者超负荷工作,包括有时候也顾不了自己的孩子,作为校长我真是为难死了!一方面,我心疼这样的老师,让他们处于这种状态,我做校长的感到惭愧;另一方面,我又无法一一及时减轻他们的工作负担,因为如果某一个老师真的只要生病就躺在床上,那可能学校就有一个或更多的班不能上课。所以我经常处于内心的煎熬。而且我不可能去批评这些带病坚持上课的老师,批评因为工作忙而顾不上及时带孩子去看病的老师:“你们连自己都不爱,连自己的孩子都不爱,不可能真正爱学生!”这样说,肯定也是不近人情的。别人已经做出了牺牲,还要挨校长的批评,公道何在?天理何在?那么怎么办?我的做法是,第一,尽可能想办法减轻老师的工作量,比如临时找代课老师,让这些有病的老师早些获得解放;第二,尽可能调整工作,让有重病的老师或者不能上课的老师得到妥善安置,既使他们的身体能够适合于工作,又不至于基本上不减少或者尽量少减少他们的待遇;第三,决不在学校公开场合表扬带病坚持上班的老师。如果我一表扬,就意味着我在鼓励老师们要带病坚持上班,这对其他健康的老师又造成压力了,好像他们没有(实际上是没机会)带病上班就不光荣。我不能在学校形成这样舆论压力。当然,不公开表扬不等于我不可以私下表扬。毕竟带病上班让我感动,于是我会在私下场合向这些老师表达我的真诚的敬意。
还有老师猜测我现在对学生是不是不如二十年前了,因为我最近老写过去的学生,而没见我写现在的学生。对此,我不多说。最近写这些学生,是因为我回老家见了“老学生”,自然写得多一些。这些网友可以去搜索一下我更多的博文,就知道我对学生的爱是没有变的。对了,去年十一月《小崔说事》也非常真实生动地展示了这一点。我现在是校长了,和学生的关系,让许多前来参观的老师“匪夷所思”(他们的原话),许多学生回家去给爸爸妈妈说:“从来没见过这样的校长!”这些在我的博客上都有。呵呵,我在这里不好多说,否则人家会以为我在炫耀自己多么爱学生。不过,这里解释几句也是必要的,毕竟那么多关心我的老师,我不能让他们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