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都是那么纯净与美丽——有这么一所学校(11-13)

标签:
吉美坚赞考察校园 |
分类: 教育 |
我们围坐在草地上,和吉美坚赞讨论因明学辩论。
我们开始想当然地认为,他学校的辩论,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就像是孔子讲学或苏格拉底式的方式,或者就像是我们一般的辩论,结果不是。吉美坚赞告诉我们这种辩论是有着自己独特逻辑体系的辩论。
“学校在一座山的旁边。这可以辩论吗?”我们问。
“不行的。因为这是事实。”
“6加6等于12可以辩论吗?”我们又问。
“可以的。因为这个6你没有说明是正数还是负数。所以可以辩论。”
他以“水”为例:“茶水是不是水?”
我们说:“是。”
“不是有茶叶在里面吗?”
“但是总体上还是水呀,只是有茶的混合水。”
“那么,酸奶是不是水呢?不也是混合物吗?”
这把我们问住了。
我问:“那您怎么给水下定义呢?”
他说:“水是一刻都不停变化的法……”
我没有听懂:“什么‘法’?”
他好像不知道怎么才能给我解释清楚,踌躇了一下,说:“就是,就是一个固定了的物。”
我好像懂了,但我说:“不对,一刻都不停变化的不仅仅是水呀?”
我觉得他这个概况不合逻辑。
他笑了:“你用的是你那个思维,你没有进入因明学的系统。”
我知道,我们所知道的一般的逻辑和因明学的逻辑有着不同的思维规则。
我说:“山就是固定不变的土。”
他马上指着地上一块土:“这是山吗?”
“当然不是。”
“可这不也是固定不变的土吗?”他笑了。
我问:“那山应该怎么说?”
他又笑了:“你们没进入因明学的系统,是很难理解的。”
这下我们都急了了:“因明学的系统?怎么才能进入呢?”
“必须系统学习因明学,还要学藏文。”
看来这个因明学的确深不可测。
我们和吉美坚赞聊着深奥的因明学,远处的女孩子们做“老鹰捉小鸡”的游戏,“老鹰”突然向“母鸡”后面的“小鸡”们扑去,惊得母鸡后面的小鸡们一阵尖叫,和一阵乱跑。笑声随之飞扬起来。
上课了。
我走进一间教室,老师还没来。孩子们都坐在座位上静候老师。我身边的女孩子却站着。我以为她是班长,或者是值日生,但她一言不发,一直静静地站着。我一下意识到,她是因我而站着——我是客人,她以此向我表达尊敬。我拍拍她的肩:“谢谢你啊!请坐下吧!”她坐下了。
孩子们说:“百果节。”
“好!大家翻到课文,朗读吧!”吉美坚赞说。
顿时,教室里回荡着孩子们朗读课文的清脆童音……
每当一个同学答对了,其他同学都齐声说:“棒、棒、棒,你、真、棒!你、是、我们的、好、榜、样!”一边说还一边双手竖起大拇指对着那个同学。
上课的这位老师是个小伙子,从河南来的。他说他来这里不到半年,却在这里感到了一种纯净。
是的。这里远离尘世,不通水电,没有电视,手机也没信号。但正因为如此,才避免了“现代文明”的污染,一切都是那么纯净。
和上午在男校看到的一样,女孩子们聚集在教室外的空旷地带,开始辩论。别看她们是女孩子,可辩论起来一样手舞足蹈,和男生不一样的是,她们头上的数不清的细辫子随着她们的辩论不停地飞舞。
辩论结束后,全校师生聚集在操场上。身着美丽的西藏民族服装的女孩子们为我们跳起了藏族舞蹈。蓝天做幕布,草原为舞台,太阳是灯光,风声即音响……世界上还有什么比这更壮美的演出场地?纯净的歌声,红润的脸蛋,婀娜的身材,柔曼的舞姿……这一群纯朴的藏族少女让我们每一个人都陶醉了。
一拨一拨的女孩子们还在向我们涌来,我们的车就在这“潮水”的拍打下缓缓前行。我们也不断向她们挥手:“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