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歌的诞生——我的从教之初(6)

标签:
成长故事教育 |
分类: 往事 |
1983年10月底的一天,在乐山一中初八四届一班教室里,同学们正在叽叽喳喳地讨论着一件大事──
谁来为我们的班歌谱曲?
原来,这个班经过我和同学们两年的努力,已经成了充满温暖的大家庭,为了使这个生机勃勃的班集体更加富有特色,同学们为她取了一个响亮的名字──“未来班”,并设计制作了班徽、班旗,还写了班歌歌词,拟定了班训(“正直、团结、勤奋、创造”)。我们决定1984年新年到来之际,隆重举行“未来班”成立大会。现在,一切准备工作都做得差不多了,就剩下班歌歌词还没有谱曲。
虽然最后确定的班歌歌词只有短短十几行,但这是全班同学集体创作的结晶。当初,我曾想过由我一个人写,或者指定几个“写作尖子”写,但最后我还是决定让全班每一个同学都写了一份歌词――这是一次最自然的写作训练,每位同学都倾注了自己最真诚的感情。五十多份歌词交上来后,我作了修改加工,然后再让学生讨论,现在终于定稿了。
是呀,由谁来为我们的班歌谱曲呢?讨论中,有同学提出了一个大胆而惊人的建议:
“我们请谷建芬阿姨谱曲吧!”
这个建议立即得到一致赞同。是啊,一提到谷建芬,同学们耳畔就回荡起《年轻的朋友来相会》等歌曲优美的旋律。若是谷建芬阿姨真能为我们谱班歌,那该多好!
我用作文课的时间,让每一位同学都给谷建芬写了一封信—-这又是一次自然而然且饱含真情的作文训练。我也附上一封短信:“谷老师,如果您能为我们的班歌谱曲,这对于帮助孩子们树立远大的革命理想,树立革命英雄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将是很有意义的的。”
李老师:您好!
来信收到。为孩子们写歌是我们的职责,正因为我们写得太少了,所以孩子们才要唱歌,这难道不是我们的意见么?我常常是忙了东头顾不了西头,忙了大人的忘记了孩子,这很不应该!能为你们写歌,为孩子们增添一点快乐,我是很高兴的。
……
“谷阿姨答应为我们谱班歌了!”读着谷建芬阿姨的来信,同学们欢呼起来!
为了让作曲家对“未来班”有更全面具体的了解解,我布置学生们以《我生活在这样一个班集体》为题,以书信体作文的形式给谷建芬同志的回信,对“未来班”的班风特色作了一些介绍。谷建芬同志被深深地感动了。孩子们的纯真激起了她创作的灵感,她请著名歌词作家王健同志对歌词作了一些修改,于是,在作曲家充满魅力的琴声中,一首特为“未来班”创作的班歌──《唱着歌儿向未来》诞生了!
1983年12月19日,同学们又收到了谷建芬阿姨的来信──
“未来班”的孩子们:你们好!
(我因开会刚回来,曲子未能及早谱出,请原谅。)
……
1984年的渐渐临近,同学们都说要给谷建芬阿姨一份新年礼物。送什么礼物呢?
有同学说:“寄点我们家乡的土特产去!有的同学说:“寄一束鲜花去!”有的同学说:“寄去我们乐山的风景画片去!”还有同学说:“请谷建芬阿姨和王健阿姨来乐山作客!”……
我说:“对于歌曲作者来说,最大的欣慰,莫过于自己的作品被人演唱。我们还是为谷建芬阿姨唱几支歌吧!把你们的歌声录在磁带上,寄到北京去,这才是最有意义的礼物呢!”
同学们一致认为这个主意好。当时,离元旦只有一周时间了,为了让这份特殊的礼物能在元旦前送到谷建芬阿姨手中,那几天,同学们利用午休和下午放学后的一点时间聚集在教室里,在我的指挥与口琴伴奏下,一首又一首地练习演唱着谷建芬阿姨创作的歌曲:《年轻的朋友来相会》、《清晨,我们踏上小道》、《脚印》、《校园的早晨》、《采蘑菇的小姑娘》、《哪就是我》、《咪咪曲》……当然,同学们唱得最好的歌还是那支《唱着歌儿向未来》!
与此同时,全班每一位同学都给谷建芬阿姨写了一封信,向作曲家表达自己崇高的敬意和真诚的谢意!
1983年最后一天,在充满节日气氛的“未来班”成立大会上,面对到会的学校领导、老师和家长,全班同学自豪地唱起了自己的班歌──
……
老师同学多友爱,
心灵纯洁似大海;
勤奋学习身体壮,
理想之花校园里开!
……
孩子们用整个心灵来歌唱,他们用发自肺腑的歌声表达着对理想与未来的憧憬,也表达着对谷建芬阿姨的新年问候。他们相信:远在千里之外的谷建芬阿姨,也一定听得见这歌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