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朋友对我“频繁出书”提出了批评(详情见《浮躁种种》后面的评论),我做如下回答——
呵呵!我都听着呢!有的有道理,有的是不了解情况的误解。不过,我都听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我认为我最有高度的书是《民主与教育》,可惜读者不多。这本八年前写的博士论文,凝聚着我痛苦的思考,和写作上的探索——用散文笔法写博士论文。
我最带感情写的是《做最好的家长》。写我的女儿的成长。写的时候,感到一种暖暖的温情。
写得最纯情最投入的是《心灵写诗》。严格地说,这本书是我每天自然而然的班级日记。没想过写书,就是记载我和学生的青春时光。作者是我和我班上的学生。
《爱心与教育》当然也不错,但排不了第一。该书因为偶然的原因,被中央电视台制作成节目,所以“火”了。
其实,与《爱心与教育》同时出版的,还有《走进心灵》,当时是因为《爱心与教育》太厚了,出版社将其拆分为二,以《走进心灵》为书名出版,其深度在《爱心与教育》之上。曾有读者将《走进心灵》的手抄本寄给我。
最不满意的作品是《做最好的老师》,因为这不是我写的,是出版社帮我整理的。包括书的名字,我特别不喜欢,后来连续的“做最好……”的书名都有悖我的想法。但我知道,《做最好的老师》非常受许多老师欢迎,其程度甚至在《爱心与教育》之上,那是因为《做最好的老师》是出版社集中了他们认为我教育实践的“精华”。
顺便说一句,和一般的所谓明星不同的是,我的书基本上不是纯粹的写作,而是全身心的实践。我是“用身体(实践)写作”。有人只看到我“出书频繁”,不知道那是因为我“实践频繁”。我没有一本书是坐在书斋里写的。这么多年来,我一直坚持同时上课、做班主任、当校长、和学生摸爬滚打。生活之源长涌,写作之水不断。昨天我还和教育局一位科长说,我完全可以放下眼下的一切,过休闲生活,但我就想做事。所以,实践不断,自然写作不断。是生活的感悟与激情,还有意想不到的故事,驱使我在键盘上敲击。我肯定还会一本一本地写下去的。至于,读者是否喜欢,那不是我的事,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如果我随时为读者而写,迎合市场,那才是真正的功利与浮躁呢!
请允许我在这里引用两段我在《心灵写诗》序言中的话,老师们读了之后,会明白我说的“用身体写作”是怎样的含义——
曾有网友问我:“天天写这么长的日记,你是如何坚持下来的?我真佩服你的毅力!”是的,在旁人看来,我似乎是很有“毅力”的:坚持读我日记的网友们可以作证,每一篇日记我几乎都是当天完成――当然,也不止一次是在午夜才写完,上传到网上已经是次日凌晨。但我不觉得这需要什么“毅力”,因为这是我本身的“需要”,而这种“需要”已经变成了习惯,就像每天再忙再忙也要洗脸刷牙一样――难道每天坚持洗脸刷牙还需要毅力吗?写这样日记,并不像有的老师想象的那么“累”那么“苦”那么“坚忍不拔”,因为用文字记录自己和学生每一天的成长,实在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注意:这里,我没有说
“有意义”而是说“有意思”——有意义当然是不言而喻的,但首先是“有意思”!你想想,夜深人静的时候,我一边回忆着当天发生的事,一边在键盘上一个字一个字地敲下来,清脆的键盘声宛如生命时钟的秒针在“嘀嗒嘀嗒”地舞蹈,同时我也就细切地感受着生命原来是这样有韵有味有声有色的流过!我记录的也是学生成长的过程,因此,写的同时我的确是在真切地聆听着“花开的声音”。我和学生那“逝者如斯”的生命之水连同无数朵晶莹的生活浪花,便因为我的日记而永远地凝固了下来。若干年后,我们共同翻开这些文字,便会回到那一个个阳光灿烂的日子,学生会因此而青春永驻,我会因此而生命不老。这,难道不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吗?
不少老师难以理解我写日记的时间是从哪儿来的,因为我除了当班主任,还要教语文,同时还担任着学校的行政管理工作,此外,还有一些社会活动;其实,我写日记的时间无非就是见缝插针挤出来的。我电脑写作非常熟练,一小时写两千多三千字很是轻松,我的好多日记都是断断续续写完的,课间十分钟我都可以在电脑上敲几百字,有几篇日记我甚至是在万米高空的飞机上写成的。
读到这里,您应该知道,我的所谓“频繁出书”和某些明星的“频繁出书”完全是两码事。
其实,我似乎完全没有必要在这里喋喋不休地作解释,非要别人“理解”我。但是,我面对的是您这样热爱我的老师和读者,我应该真诚。
另外,我出版的每一本书,都不是先想好要出版书,然后写提纲,然后一个字一个字地写,最后成书。不是的。每一本书都是平时积累,是每一个教育实践“瞬间”“场面”的实践和思考,记下来,天长日久,如果我觉得有价值,就整理出版了。所以每一个本书,是严格意义上“策划”出来的。其实在我的电脑里,还有几百万字沉睡着呢,如果要出版还不容易吗?但我不会出的,因为要对得起读者。
不是说我的每一本书都很好,有些书比如《E网情深》《教育寻真》等书,就不是太满意。之所以不满意,不是因为我态度不端正,而是水平所致。但是,我会尽量认真对待每一个字的,因为读者看着我呢!
首先,我要对得起自己的良知,对得起自己的良知,就做到了真诚,也就对得起读者了。二者在此统一。
我这个答复,您满意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