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李镇西
李镇西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3,829
  • 关注人气:21,19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朱永新:中国教育第一义工

(2011-06-08 23:49:40)
标签:

教育

理想

杂谈

分类: 人物

            朱永新:中国教育第一义工

    这次民进在成都开会,作为民进中央的副主席兼秘书长,朱老师工作之忙,可想而知。

    但当我请朱老师和我们片区有新教育梦想的小学校长们见面时,朱老师欣然答应。于是,今晚上八点,一群农村小学的校长和朱老师坐在了一个会议室,参加我们聚会的还有傅勇林副市长、武侯区教育局陈兵副局长以及成都大学的陈大伟教授、华德福学校的张校长、《新教育读写月报》编辑李玉龙。

    各位校长先介绍了自己学校的情况,表达了对新教育实验的向往。然后傅勇林副市长有感而发,谈了自己对新教育的理解,并希望在成都建立新教育实验区。陈兵局长也表示先做好新教育实验的养成教育,争取以后也为新教育贡献成果。

    大家发言完毕,朱老师介绍了新教育的发展历程和现状,他有些话很让人深思:“要做真新教育,真做新教育!”“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路径。”“新教育也在发展中,在不断完善中。”“每一个老师在课堂上,就是国王。”“我们不要去埋怨体制,埋怨社会,埋怨别人,我们自己的一份工作做好,中国教育就有希望。”“永远不要放弃!”……

    朱老师讲了四十多分钟,激情澎湃,又语重心长,激起了大家由衷的掌声。作为主持人,我发表了如下感言——

    首先,我们应该向朱老师表达敬意。全国那么多教育者希望能见见朱老师,听听朱老师的教诲,但今晚,朱老师仅仅是为我们几所农村小学的校长面对面交流,这是我们的荣幸!昨天,我对朱老师夫人谢老师说,朱老师现在的分内事是做好民进中央副主席和秘书长,就这份工作,就相当忙。但他现在还做了一份义务的工作,就是新教育!而且这份工作是没有报酬的。比如今晚上,还有很多个休息日,朱老师深入教育一线,和普通教育者面对面座谈交流,思考着中国教育,推动着中国教育。朱老师所做的,应该是教育部部长做的。但朱老师做了,而且做的心甘情愿,忘我投入。这是在让许多人感动。所以我说,朱老师是中国教育第一义工!朱老师的魅力,实质上还不仅仅是他的人格魅力,主要是他的理想的魅力!而这份理想,是属于我们大家的,所以能够吸引很多理想主义者追随他。

    第二,作为朱老师的学生,我的新教育做得并不好,心中不安,但我依然在努力推动。今天,我要对在座各位校长说,我们的确要真做。搞新教育,不是投机,不是赶时髦,而是追寻我们教育的理想,实现我们理想的教育!所以,我们要有韧劲,要始终拥有教育理想主义情怀。这里我要再次说到朱老师。我和朱老师认识12年了,其实当初他交给我的知识,我忘得差不多了。但他对我影响最大的,一是他的大气大度,他极为宽广的胸襟,他曾对我说,只有大胸襟,能够做大事业;二是他的理想主义情怀。这两点也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当然,作为新教育实验的入门,我们也要读读朱老师有关心教育的书,比如《新教育》。

    第三,我们搞新教育,既要学习别人的经验,包括引进新教育课程,又要结合我们本地的实际,开发课程。新教育是一锅石头汤,需要大家不断地往里面添加味道。我们完全可以动脑筋开发一些课程。比如,新教育六大行动之一的“聆听窗外声音”,我们能否开发一门课程,把民工请进校园给孩子们开讲座?他们的生活经历,他们的创业故事,他们的奋斗精神,难道不是最好的课程吗?“窗外声音”不仅仅是专家、作家的声音,也应该包括来自普通劳动者的声音。

    我们做新教育,绝不只是为了表达对朱老师的敬意,而是为了给孩子留下一个美好的童年少年记忆,为了他们现在和将来的幸福。我希望今天来的校长们,从现在起,下决心真做新教育;我也坚信,成都地区的新教育实验,会越来越红火。也许是三年后,也许是五年后,我们也会有虽然不那么辉煌,也绝对实在的新教育成果。到那时,我们再请朱老师来到成都,检阅新教育实验成都方面军!

 

(6月9日早晨8:30补记:刚才看朱老师的微薄,他这样谈到昨晚的聚会:“昨天晚上与成都一些校长和教师座谈,傅勇林副市长、陈大伟教授、李镇西老师等参加,颇受感动。在成都,有这样一群怀有理想,不言放弃的校长,在自己的校园里进行着各种各样的努力。”)

 

    朱永新:中国教育第一义工
      朱老师和傅勇林副市长


朱永新:中国教育第一义工
    一群教育理想主义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