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校老师风采:悄然无声谢安琼

(2011-04-17 20:48:18)
标签:

教师风采

谢安琼

教育

分类: 人物

            我校老师风采:悄然无声谢安琼

今天我从初一(4)班去随便叫了几个孩子出来:“你们谢老师怎么样?”

一句简单的问话引来了孩子们的叽叽喳喳:“谢老师对我们太好了!”“谢老师很关心我们!”“谢老师工作非常负责!”……

一个女孩子问我:“您怎么想到要问我们这个问题呢?是不是谢老师犯了错误,你下来调查她啊?”

我笑了:“我准备写一篇你们谢老师的文章呢!我希望你们不要笼统地说谢老师好,而要具体地说谢老师好在什么地方。”

孩子们一听更加兴奋了,给我不停地讲谢老师的故事……

采访结束,我朝办公室走。后面追上来一个女孩:“李校长,我还想悄悄给你说一件事。这事和我一次犯错误有关,所以我刚才不想当着大家说。”她说,有一次她帮一个同学做作业,被谢老师发现了。谢老师把她叫到办公室严厉批评,给她讲诚信的道理,还说你这样做并不是指真正帮助同学,而是害同学。“谢老师当时很生气,但没有一句伤我自尊心的话。我在惭愧的同时,感到了谢老师的爱。我觉得谢老师真正是爱我的。这件事我一直记着,从那以后我再没有帮同学做过作业了。”

我一直有写谢老师的念头,但迟迟下不了笔,因为谢老师在学校太“悄然无声”了!我不知道如何从谢老师普普通通的言行中挖掘出“感人事迹”。今天,和一群孩子的聊天,我意识到了,从来没有抽象而孤立的“感人事迹”,谢老师让学生感动,都在于她数不清的“普普通通”之中——

讲台上有粉笔灰,她就轻轻抹掉;学生的书本掉在地上,她弯腰捡起;对内向孤僻的学生不仅给予学习上的帮助,更以言行抚慰他们敏感的心灵,在精神上给予支持。那年她班的邓颖同学,性格内向,在班上异常孤独。谢老师知道后就在开展班会活动时,鼓励邓颖同学展示自己的特长,让她任数学课代表,给她机会与班上的同学交流,渐渐地邓颖的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渐渐融入到了学生集体当中……

其实,和一般老师比,她也有不普通的地方。比如说,明年就退休的她是我们学校最年长的在职女班主任;又比如说……写到这里,我心里油然而生敬意,是这样的——

那年春节,谢老师不小心摔断了大腿腿骨,右腿植入钢钉,双腿不能站立,医生一再嘱咐她在家里好好修养。可是想到那帮即将毕业孩子的未来,谢老师哪里能安心养病呢!硬是拄着双拐每天一瘸一拐地准时出现在三楼,出现在她熟悉的教室。整整一个学期,她的爱人每天提前把她送到学校。靠着拐杖,靠着家人的支持,整整半年,没有一次迟到早退,没有一次病假事假,把这群学生送上了中考的战场!直到现在,腿里的钢针还没取出来,行动还有一定困难。可她仍然坚持带着两个班的英语课和一个班的班主任工作。有一段时间,她所带的班在五楼,每次她都以顽强的毅力一步一步走上五楼,走进教室。每次看到她那坚毅的背影,我都非常感动。

在学生眼里,谢老师也有“惊天动地”的时候。那年“5.12”大地震,在那地动山摇的一刻,谢老师在上英语课,教室突然开始晃动,而且越晃越厉害。当反映过来是地震后,谢老师马上叫同学们躲到桌子下面,千万不要乱动。由于初一的孩子年纪尚小,不少的同学都被着突如其来的灾难吓得尖叫大哭,不知所措。谢老师大声的安抚同学:“大家不要慌,镇定点!老师和你们在一起!就在桌子下面不要出来。”事后她班上一位学生对我说:“听到谢老师说‘老师和你们在一起’,我们一下子觉得谢老师好伟大啊!本来很紧张的心便不那么紧张了。”接着谢老师赶紧到走廊查看情况,待剧烈地震荡停止后。谢老师马上返回教室,一边高喊:“同学们不要慌,马上到操场上去!”一边有序的疏散学生,帮助学生撤离。在查看所有学生都离开教室之后才最后一个离开教室,跟在了学生的后面,把所有惊魂未定的学生安全的组织到操场中央集合。

  当然,“5.12”不可能天天有。更多的时候,谢老师的确普普通通。难道谢老师就没有遇到过头疼的学生吗?难道谢老师就没有被学生气过吗?当然有。但她的一篇题为《爱使我们坚强》的短文回答了这个问题——

作为一名教师,只要心中还爱着你的学生,我们就应有责任去把他们教育好,让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无论他们面临怎样的困难,也或我们遇到怎样的困苦,都应该努力去做到最好。因为我们有爱,所以我们有责任,因为有责任,所以我们变得很勇敢,很坚强。

虽然工作有时是枯燥的,心情有时是烦燥的,但是,我们的爱是不变的,我们要把孩子教育好,要让孩子们健康快乐成长的这份责任是不变的。爱,是一切事物的原动力,有爱,我们就会勇敢、坚强的去面对一切困难。

我校老师风采:悄然无声谢安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