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段:王府井——奥林匹克公园——梅兰芳故居——恭王府——南锣鼓巷——国家博物馆——大栅栏(7月16日—7月18日)
距离上一次来北京,晃眼十多年。余出了最后两天的行程就当来做一次十四年后的补缺补漏。

十四年后,北京由当时的两条地铁变成了十三条地铁。地下王国的发展迅速让人吃惊。想到我城政府2050年才能修出七条地铁宣言,不禁汗颜。帝都的特事特办果然超众。

最古老的一号线,依旧是最拥挤的一号线,最破旧的一号线。我不能想象奥运之后,在王府井这样的重要地段,地铁口的指示标居然是用手写的,帝都人民真是豪放不拘小节。

王府井什么时候都不缺人。晚上九点,步行街依然人山人海。来自全国各地的人民,奇装怪服的大众穿梭在各种老字号和霓虹闪烁的新百货中,各式餐馆人满为患,叮叮当当的观光车载着一拨又一拨睁着好奇双眼的游客,从南驶到北,从北驶到南。站在摩肩接踵的人群中,我有一种无法控制的眩晕感。

十点,商场准时打烊,街头仍旧人来人往。王府井教堂前,年轻小伙子跳着街舞挥洒青春,中年男女跳着交谊舞传递暧昧,还有老头老太纳凉着说三道四。
是的,它,从不寂寞。


转了三趟地铁,到达奥林匹克公园。北京的天灰蒙蒙的,空气中有看得见的浮尘。眼前的鸟巢如同一只钢筋怪物,趴在广场上,毫无生色。我想,晚上来,打上灯光会不会好一点?可惜,我只是到此一游,不必太较真了。

兜兜转转来到平安里。钻进了护国寺街。到北京,当然要尝一尝当地的小吃。护国寺小吃是北京地方小吃的代表之一,在北京有很多分店,我住的酒店门口就有一家。



护国寺小吃创建于1956年。店铺里对老北京饮食文化的宣传做得还是很到位,有泥人、绘画等展示。柜台上摆着琳琅满目的各种小吃,包括艾窝窝、驴打滚、豌豆黄、象鼻子糕、馓子麻花、麻团、焦圈、面茶、杂碎汤、豆汁等八十余种。糕点的口味或绵软或酥脆,或咸鲜或香甜,口味南方人绝对能接受。北京的年轻人是不大爱去这样的小吃店,放眼店里,除了游客,就属老北京人最多,也许在这小吃中他们能尝到童年的滋味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