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次旅行的开始,
期待的心情都一样,
结束却各不相同,
或疲累、或喜悦、或失落、或感悟……
不过怎样,都是过去了。
尝尽百味的你,
总该是满足的。
山西大同段:悬空寺——云冈石窟(7月9日—7月10日)
从北京向西行的高速路上,我一直搜索着对山西的印象:平遥古城、大红灯笼高高挂、西厢记、令狐冲的恒山派、悬空寺、还有云冈石窟。
大同离京最近,若要了解北魏王朝的历史,来此即可。四五个小时车程,大同抵达。灰溜溜的城市如同它的另一个称号:煤都。连路边扬起的尘沙也掺着煤渣?我皱起眉头,捂紧口鼻。
来大同的人,眼里并没有大同。它毫不出奇,北魏王朝留下的一切,在都城几乎没有踪迹。市区里弥留的明代鼓楼与辽代的华严寺,也被云冈石窟那万世光芒所完全遮蔽。是的,只为云冈而来。


位于大同城西六十公里的武周山,远望灰扑扑,不显山不露水,却藏着2001年12月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云冈石窟。
想要见到石窟真身,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午后,天色突暗,一场雨将至,我们快步小跑,穿过富丽堂皇的陈列厅,“马识善人”昙曜的铜雕广场,庄严的礼佛大道,山堂水殿的灵岩寺,终于在一座平缓的山丘前止步。


山脚下的这一刻,开始人与石的对话。与最美的佛像相遇在第三石窟。由前洞钻入,那样不经意的一个转角,看到了巨大佛像的侧脸,我不由地发出了一声惊叹。
借着洞外的阳光,看着他宝相庄严,心底却没来由地疼起来。灵巧的工匠赋于石头以生命,承受了岁月无情打磨的石头,让绝世艺术穿越了时空隧道来到我们面前。他虽不能言语,却以最从容的姿态度过千百年,饱经风霜,也穿越战火,诠释着永恒。





公元398年,北魏迁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北魏共建都于平城达97年之久,在此期间,北魏完成了统一中国北方的伟业,于公元493年迁都洛阳。云冈石窟始凿于公元453年,大部分完成于北魏迁都洛阳之前,造像工程则一直延续到正光年间(公元520~525年)。

昙曜,成就了云冈。传说魏文成帝复兴佛教第二年(公元453年),他移居北魏首都大同。有一天,魏文成帝出游,与之相遇,成帝之马趋前衔住昙曜衣服,于是就有了“马识善人”的典故。这样一位信念坚贞的高僧,在他的主持下,拉开了开凿云冈石窟的序幕。昙曜五窟更是由于它的结构布局严整,造像气度非凡而成为中国佛教艺术第一个巅峰时期的经典。



站在巨大的佛像面前,依旧肃然。那高大的佛像是具有生命力的,它虽然身形残缺,目光却穿透千年,悲悯凝望众生。
时至今日,云冈石窟现存洞窟53个,石雕造像51000余尊。人类的智慧与文明都浓缩在这东西绵延一公里的石窟里。对照着攻略,在一个个石窟里进进出出,这样的地方是不能急的。或许不必看全,但是该多做一刻停留。



心里有着淡淡的惆怅,因为无法读懂如此深邃的大美。这样让空间和时间都为之折服的魅力,只能用伟大来形容,而想要诠释伟大又是如此艰难。我所看到的,也许只是雕刻时光的一道斧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