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岛火车站可以算是全中国火车站中,建筑风格最特别的。它始建于1900年1月,竣工于1901年秋。德国人魏尔勒和格德尔茨设计,主要由钟楼和候车大厅二大部分组成。建筑具有德国文艺复兴建筑风格。候车大厅以高大的装饰山墙和三个大型券门突出了面向市区的主入口,楼南角耸起一座造型优美的尖钟塔。今天,我们看到的并不是当年留下的火车站,而是1991年在原址上仿旧式重建的新火车站。






从火车站向着海边的方向步行,就来到有名的太平路。
太平路是青岛市历史上形成最早的道路之一。1893年青岛栈桥建成时,一条不规则的土路逐渐形成。德国侵占青岛后不久,在太平路铺装了沥青路面,命名威廉街。日本第一次侵占时期,改名舞鹤町。北洋政府收回青岛后,将该路定名为太平路。

在青岛太平路,栈桥是青岛的形象和代表。它是第一段由德国人修建,第二段由日本人修建,第三段为国民党修理的建筑。若一睹栈桥的魅力,最好是沿桥走进去。这是条通往海中的桥。由于栈桥免费开放,并且是青岛旅游的著名景点,平日里,栈桥和太平路上总是人满为患。




一百多年前,德国人占领青岛后留下了众多的德式、欧式建筑,透过这些建筑背后的故事可以看到一个时代的缩影,这也使得青岛建筑在中国建筑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太平路东路与常州路交叉处,是我国现存唯一的一座欧洲古堡式监狱建筑,这座监狱有一个圆锥形塔顶,整体造型如中世纪古堡,墙体为红色的砖墙,现在成为了博物馆。



太平路上,有一座金碧辉煌的中国古典民族式建筑,它是初建于1467年的天后宫,也是青岛市区现存历史最早的庙宇式建筑,目前为青岛民俗博物馆。步入天后宫,扑面而来的仍是明时建筑这片庙宇时烧制的青灰色砖瓦,正殿、配殿、厢房在明成化年间就已建成后虽经多次修缮,仍不改原貌。正殿内供奉天后——妈祖,正殿两边分别为财神殿和龙王殿。正殿前的两株雌雄银杏树迄今已经500多年,树上挂满了红色的丝线和祈福锦囊,枝干虬曲,浓荫覆地。



德占青岛时期,天后宫险些被拆除。后来受到了以胡家村胡存约为代表的青岛村原住渔民的强烈抗议才得以保留。青岛天后宫历经五百余年风雨淘洗而幸存至今,弥足珍贵,堪称青岛历史变迁的一个生动缩影。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