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赤坎,完全为圆梦。作为一个标准的TVB迷,看过《东山飘雨西关晴》后,就深深为赤坎那中西合璧的古建筑,小桥流水的岭南水乡风格所吸引。
赤坎镇有350多年历史,因建在潭江北岸的红土高地而得名,是一座具有浓郁南国特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侨乡古镇。

潭江边的堤西路西段,绵延3000多米的骑楼街、保存完好的600多座古老的骑楼。古老而浪漫的欧式建筑。巴洛克风格的屋顶装饰,嵌着各种彩色玻璃的木窗,石雕精美的小阳台,淡黄色、暗红色的外墙,墙皮有些脱落。依水而建的骑楼,倒影清晰地映在水面上。

水果、蜜饯、炸豆腐角等各色小吃摊档,没头没脑地挤在老街上。搓麻将的、抽烟的人们各自悠闲着,过着烟火的世俗生活。


赤坎因有潭江和靠近省道,水陆交通便利,这里曾是开平的商业中心,商贸发达,早有小广州之称。30年代的赤坎码头,蜂蚁攒动。金铺、布行、当铺林立。沿岸开了17间大规模的茶楼酒馆。其中金融业、银号、金银铺兴旺。外地商人来来往往,烟馆、赌馆相继兴起,不长的街道就有6间妓院,繁华而奢靡。因为华侨多,西医等很先进的医学技术早在民国初年就在赤坎落户,赤坎繁荣时曾有“医生街”,很多医生都是名牌医科大学出身。此外,西方文明也迅速传入赤坎。当时西方有什么这里就有什么。


这是古镇70年前的“黄金时代”。今人只能从骑楼残存的脂粉中去找寻岁月的痕迹。楼顶上的“大宝号”、“惠安号”、“灿兴庐”清晰可见,有的还有1927的字样。这种具有浓厚符号意味的东西,现在在这中华路和堤西路上仍然随处可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