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22日
这是来香港的最后一天。几日暴走,体力也消耗得差不多了。这五天,香港的天气一直很好,而且气温恒常,今天早上,我们去红磡。
一样钻到地铁,从尖沙咀按指示步行前往尖东站,坐九广东铁。在香港,坐地铁与坐火车真的没有多大差别,忽而地上,忽而地下,变化的只是景色。一站就到红磡,在门口找绿色小巴花了点时间。

九龙城一带的风景与港岛又有区别。黄埔新天地位于红磡黄埔花园,商场沿途有七彩缤纷的旗杆布置、迎风摇曳的棕榈树,以及海滨长廊的维多利亚港景色,气氛很悠闲,像极了内地的沿海城市。一百一十米长的白色黄埔号邮轮是黄埔新天地的标志。邮轮内部是日本的吉之岛商场与电影院。我们走走逛逛,喝了杯星巴克,倒也十分轻松。
离开红磡,坐火车回尖东。最后一站是香港历史博物馆。在红色的尖东变电站前,我们问了好几个路人,愣是没发现其实历史博物馆就在正前方不远处。香港历史博物馆的前身是市政局于1962年在大会堂成立的香港博物美术馆,1998年7月迁至尖沙咀漆咸南道。周三是博物馆免费的日子。

这里常设展览——《香港故事》。八个展区,分布于两层展厅;用4000多件展品、多个立体造景及多媒体剧场,配以声和光的特殊效果,栩栩如生地介绍香港的自然生态、民间风俗及历史发展。两个小时漫步其间,我们穿越了香港的过去与现在,增长见识的同时亦获得无穷乐趣。博物馆,既是一个地区的历史缩影,也是一个地区的文化品位的体现,无论在香港,还是在澳门,每一个博物馆都特点鲜明,各具风格,各方面的珍贵文物及资料,巨细无遗地一一呈现,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历史不在乎长短,懂得尊重并弘扬,这座城市自有它的文化魅力。

离开之前,咪说一定要再去陈诚记茶餐厅吃饭。午后的餐厅食客挺多,周围充斥着服务员匆匆的身影和厨房里传来抽风机忙碌的声音。我们埋头吃着各自点的饭菜,没有重复的花样,也不会让你失望。这是最平民的香港生活,在米饭和粉面之中寻找属于自己的痛快,走在路上,食在路上。
收拾停当,退房,又来尖东。这一次,我们坐着火车,离开香港。九广东铁的窗外,掠过九龙半岛的风景,有些熟悉有些陌生。这座城市其实看不透,因为它的复杂,而我愿意一次一次地来,在行走间寻找新鲜,在行走间回味记忆。
罗湖海关,排队,盖章,告别。走过罗湖桥回到深圳。这岸的深圳,一直没有好感,它的世俗与混乱。车站外拉客与欺骗同时上演,你不会爱上这样地方,还是那句话:生活的质量,取决于人们的态度与行动。

我以为香港更像一杯咖啡,一杯拿铁。
温热的时候,满满的呷一口,咖啡的香沿着唇边渗到舌尖,再在口中停留萦绕,那种香醇中的甜蜜来得最浓厚。
冷却之后,留下的是无穿无尽的回味。
你可以喝得简单,也可以喝得复杂。
后记:完美的旅程,却有一个遗憾的结局。从深圳回来的大巴,第二天一早快到家的时候,粗心的咪却把她的相机落在车上了。当然,结果是找不回来的。我们一直相信人性本善,却忘了这个世界也有它丑恶的一面,只是我们忽略了。相机里丢失了一部分我们在香港的照片,大约五分之一吧。萍说:塞翁之马,焉知祸福?再给一次自己去香港的理由吧。我想就算相机没丢,澳门与香港,还是会再去的。
回想起来,
每一次的旅行,都是苦乐参半,
或者痛苦或者甜蜜。
到后来,成就了一分心中的记挂,
记挂着那些年岁里流逝的光景,
和那些光景中远去的人影。
2008/8/7晚十时完成初稿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