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山水有相逢(二)

(2007-03-28 19:43:32)
标签:

旅行

分类: 四川、贵州

山水有相逢(二)

织金洞外无洞天

2月5日  立春

一大早起床,天还没亮,就要“搬家”,从电力招待所搬到相隔百米的环保招待所。找到合适的三人间,条件具备,欣然入住。出来时已经七点半,这座城市还没苏醒,街灯依然通明。我们在街边等车,今天的行程最简单,只有一个景点,那就是织金洞。

八点,一日游的导游来接我们。坐上小面的一看,全车包上我们总共七个人。呵呵,人少好活动,不亦乐乎。

汽车在贵阳的城市里兜兜转转。终于有机会好好欣赏一下城市的风景。地处云贵高原的贵阳,称作“林城”,整个城市都是地处山区,大多建筑都是依山而建的。贵阳又有“高原第二春城”的美誉,一年中至少有两百天是下雨。来之前,听闻天气预告又是下冻雨又是下小雪,紧张得我们带了一箱子的厚衣服。却不想今日出行,阳光明媚,贵阳的晴天是遇上一天赚上一天,心里不免小小得意。

汽车在贵黄高速公路上走了不到四十分钟,就下了平坝。从这里开始,我们还有两个多小时的路程。一路上都是绵绵不绝的盘山公路,90度的急转弯很多,180度的大转弯也常常有。为了安全考虑,司机师傅开车的速度并不快,大约最快也就20来公里/小时吧。我这才明白,虽然清镇到织金才一百多公里,但是并不能以普通公路上的平均时速来估算。

不是第一次走山路,也许在那年前往稻城的路上,比这更差的路也走过,所以当汽车在路上以蹦跳的状态狂颠时,我在车内也有相当应对的经验,配合着节奏一起一伏,只是不知何时是个尽头。

直到汽车爬上山顶,转下一个山坡时,眼前有了一大片一大片的淡黄,视野豁然开朗。原来梯田是这样的,没有办法象平原一样大面积的种植,只好在山间的小块土地上耕作,就形成了梯田。想不到这梯田竟成了毕节地区一道随处可见的特色风景,黄绿相间的梯田层层叠叠,显得格外的绚丽,其间还有零零星星的寨子依山傍水的建于山间、田间。

山水有相逢(二)

油菜花开了,今天是立春啊,我猛然间想起。

车到三甲的时候,有些小堵,正好碰上每周一次的集市,横贯三甲的整条路上都是赶集的人群,各式小摊一应俱全。赶集的人,大多是背着各种各样竹篓的当地人。他们不论买好什么都往背篓里放,甚至大袋的米和大口的锅。车过三甲,就进入了织金洞风景区,路一下子宽畅平整了不少,中途路过一个大峡谷,怪石嶙峋,深不见底。车行一个多小时,终于在十一点半到了织金洞入口处。

 

织金洞处于苗族聚居地区,旧名打鸡洞,传说是此洞常冒气而被当地苗人认为是仙洞,常杀鸡投入洞中祭祀神灵而得名。

午饭后,我们在导游带领下开始参观。对于织金洞,过去知道得实在太少,唯一突出的印象就是:大。织金洞已勘察的长度为12.1公里,洞内总面积70万平方米。最奇的是这个号称“天下第一洞”的景点,一年来参观的人只不过一万左右。今天我们将在洞内沿着修筑好的道路,步行6.6公里,参观已经开发的景观。

洞口很有气势,导游一再提醒我们进洞内千万不可以乱碰乱摸,要知道洞里随便的小石笋,都有上万年的历史,碰断一根,赔钱千元。喀斯特地貌的洞穴我在电视上图片上见过一些,无非是石笋、石柱、石幔、石花,灯光一打,像这像那全凭自个儿想像。但织金洞一游,还是带给我无比的震撼!

织金洞的大,是包容丰富的大。全洞包括高高低低11个大厅47个厅堂,以蜿蜒曲折的通道相连,移步换景,一厅一特色,虽然人在洞中行走速度比较慢,仍有目不暇接之感。每到一厅,都有专门的工作人员在你背后紧跟,盯着你的一举一动,我趁他不备,偷偷摸了一块走道边的钟乳石,质地果真又细又滑,心中窃喜。

 

织金洞中溶岩堆积物品种齐全,有40多种形态,被称为岩溶博物馆。有一柱擎天,也有手掌一般大的小石笋、小石蘑菇。那些石柱,有的如原子弹爆炸后的蘑菇云,有的如层层伞盖的雪松。有放大千倍的松球,有迎风招展的石旗,有高达17米的霸王盔,有根根中空的石管,有透明的石指,有声音清脆的石琴石鼓,至于各种唯妙唯肖的拟人拟兽形态更是数不胜数,在五彩灯光的照射下,如置身梦境般神奇,令人叹为观止。

织金洞奇景是天地造化、鬼斧神工的杰作。自从地球形成以后,这一片地区经历过多少次沧海桑田的变化,终于逐渐从大海中隆起成为高山。又经过多少万年的洪水冲刷,淘空了高山的肚子,形成了巨大的空洞。大约从26万年前开始了岩溶滴水沉淀,制造钟乳石景观的过程。

山水有相逢(二)

据工作人员介绍,洞里的钟乳石每年只能生长1—2毫米。要造出这仪态万千的惊人巨作,大自然年复一年地辛勤劳动,毅力更是惊人!

整整三个小时的洞内游览,虽然辛苦却物超所值。你不得不感叹,人的一生不过短短几十年,却能享受着天地亿万年造成的种种成果,实乃有幸。“织金洞外无洞天”,看过它,中国还有哪个溶洞能够吸引我呢?

从洞口出来下山的路上,另一奇观——大天坑展现眼前。大天坑海拔1500多米,如一个天然的圆形运动场,形似一个大盆斗,四周岩壁陡峭,银光闪烁,十分壮观,无奈相机拍不下全景,只好一路感慨离去。

回来的路程依旧是两个多小时的蹦蹦路。赶集结束了,山路上三五成群的山民背着一篓一篓的收获,欣喜归家。看着汽车来来往往,孩子们向车里的过客挥挥小手。他们的眼中,透着某种渴望,平静的渴望。现代的气息通过山路渗透到乡村,与贫穷并存,牵带着乡村的人们对外面世界的向往,如这山路般蜿蜒,但又执着。

只游了一个织金洞,回到贵阳已是万家灯火时分。路途太远,交通不便。以至于织金洞这一人间奇景仍然“养在深闺人未识”,但我还是愿意向每一个没有到过贵州的朋友强力推荐,织金洞,值得一去!

山水有相逢(二)

黔东南自治州有句名言叫“三天不吃酸,走路打转转”。到了贵州,哪能不吃酸呢?晚上我们在团友指点下,直杀省府路“老凯里酸汤鱼”。苗族“酸汤”有两种,一种是用米汤、淘米水加无叶蔬菜发酵而成的“白酸 ”;另一种是用西红柿、酸菜等制作的“红酸”。我们点了白酸汤底,一斤的江黄鱼。白菜和米豆腐是无限量提供的。酸汤鱼端了上来,一层橙色的油面在灯光下闪闪发亮,江黄鱼切得很大块,光闻到那股酸溜溜的味道就已经开始流口水了,只等汤一滚,马上开动。哇!那鱼的味道非常之鲜美,而且带有清酸味道,真是开胃极了。没两下,锅里的东西被我们一扫而空。

嘴里带着酸汤的微辣,我们一路直呼过瘾。晚风吹拂着的贵阳夜色,与酸汤鱼的美味一样令人陶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