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写给老屋(二)

(2006-05-06 11:13:00)
标签:

土楼

永定

分类: 写给老家
[img]http://s2.sinaimg.cn/orignal/54c593574c176ec3727e1[/img](二)土楼来土楼的意愿少有的坚决,却几次不能成行。好在有朋友的支持,这次终于如愿以偿。犹豫只有片刻,我就不再动摇了。坐着咣咣当当的火车,西下龙岩,来到永定。汽车行驶在山路间,云雨濡湿了山岭,阴郁的光线里,丛林绿得愈加鲜翠。空中气温节节降落……不知自己为何一次又一次地上路。是在找寻故乡的气息?还是童年的记忆? 得承认,我有严重的“老房子情结”。看过各式各样的老房子,却总也挣不脱那无限怀旧的心结。进入一个又一个古老的村庄,常常觉得打动自己的远远不止这些。老房子,支离破碎的片断,拼凑着前世的回忆。被时光错落着,呈现着暧昧的意味,我,总是不由自主的陷入,陷入。 “永定”,寓意“永远安定”,我想,永定县名的由来,似乎为土楼的诞生找到了一个很好的注解。正是在那蛮荒、动乱的年代,客家先民历尽千辛万苦,南迁落脚永定境内。为了抵御匪盗的侵袭和野兽的威胁,用当地生土、砂石、竹木,将他们的房子夯筑成一个浑然一体、森严壁垒、精巧奇特的庞大建筑,兼具安全防卫、通风采光、抗震防火、防潮保温等种种功能,作为他们生存居住的理想"乐园"。这就是土楼。 在我住下的上洋村,就有一座著名的土楼——遗经楼。建于清咸丰元年(1851年),最大的方形土楼,也是永定现有土楼中最高的楼房。遗经楼共有280个房间,51个大小厅堂。整个建筑布局规整,条理井然。走在楼梯上,木板咯吱咯吱地响,提醒你小心翼翼。它的苍老与坚强,多少让人有些感动。物事人非,土楼的人家换了一代又一代,而它风雨沧桑中经历无数劫变,依然屹立不倒,沉默不语。 洪坑,一个居住着五百余户人家、二千多人的小山村。四面群山环抱,这个平常的自然村落,就因至今犹存三十多座大小不一、方圆各异的客家土楼,而扬名天下。 最富丽的土楼——土洋结合的振成楼虽然历史不长,但却是永定最富丽堂皇的圆楼。它有内外两个环,直径四十八米,外环坚固高大共有四层,一二楼对外不开窗,便于防御外敌,要是储备充足,楼里的人可以大半年不用出门;而内环是仿西洋式装修的中堂大厅,宽敞明亮,据说二楼上的铸花栏杆还是当时从上海运来装嵌的。领我们参观的林氏老人不无骄傲地伸出手指作八字状说:“当年,我的爷爷可是花了8万光洋才建起了这座房子呢。” 奎聚楼、如升楼、福裕楼,各式的土楼遍布乡村,形成一个个依山傍水、错落有致、布局合理、与大自然和谐统一的土楼群。天人合一的意境,亘古传承的民风,数百年来就发生、传承、弥散在山谷中、楼群间. 我不知道它们是否如作家尤今所说的“闻名远远与举世无双”。 只是喜欢,所以不辞辛劳,远道而来,看看它们。 2003年,大年初三的早上,我坐在永定一个名叫上洋村的普通民居的晒台上。阳光异常的温暖,一把小板凳,几把客家人特制的花生,一锅甜甜的红心番薯,一壶热水,两张报纸。 生活如此平静,享受的是那一刻的自在,还有家常的暖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