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几种方法和途径
1.任务驱动法教学重在实现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探索。
任务驱动法教学的成功与否,在于学生是否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去探索、发现了有关的信息技术知识。在教学中,除了关注学生是否完成了所布置的任务外,还要看他们是否活用了知识。否则,学生这一次的任务完成了,下一次稍有变化的任务就可能完成不了。所以,每次上课,我都特地布置给学生与自己所演示的内容有所不同的任务,注意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活用、迁移和创新的能力.真正的“任务驱动”,并不是死板的、照搬照抄式的,在任务驱动教学中,完成任务是为了驱动学生主动地去探索、学习知识,进而活用知识、创新知识。
2.让信息技术课与其他学科整合起来。
学校中的信息技术教育不应只限于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应将信息技术教育贯穿到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特别应重视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整合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以信息技术促进其他课程的学习;另一方面,通过其他课程的学习,充实、完善和补充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整合既有利于其他课程内容的学习,又有利于信息技术的学习,而且它对学校的教学改革、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十分重要的。如前面所提到的为作文课寻找资料的教学,学生不仅增强了运用信息技术的意识,还掌握了浏览器和搜索引擎的使用、网页保存等技能,教学效果特别好。
3.开展兴趣小组活动,增强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
随着以计算机、网络技术、通讯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和互联网在社会各个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信息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信息素养也成为一个生动而富有挑战性的概念。信息素养是传统文化素养的延伸和拓展,主要由信息意识与信息伦理道德、信息知识以及信息能力组成。信息能力是信息素养的核心,它包括信息的获取、信息的分析、信息的加工。提高了人的信息素养就培养了人的独立自主学习的态度和方法,使之具有批判精神以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具有追求新信息、运用新信息的意识和能力,善于运用科学的方法,从瞬息万变的事物中捕捉信息,从易被人忽视的现象中引申、创造新信息的能力。陈至立部长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指出 "信息素养已成为科学素养的重要基础"。
未来世界居领先地位必是信息能力最强的国家,我们要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认识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像培养学生读、写、算一样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逐步提高信息素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