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与晓庄师范(大事记一)

标签:
陶行知晓庄师范文化 |
分类: ★★学者启思录 |
http://s3/bmiddle/4d6b76b6x7ac5476bfa92&690
——纪念陶行知创办晓庄师范六十周年
侯怀银编写
1926年春,陶行知与赵叔愚、邵仲香等共同调查了沪宁路沿线乡村学校现状,考察了一些办得较好的乡村小学(其中就有栖霞区的燕子矶小学和尧化门小学),以研究乡村教育之改进。是年秋,陶行知又以中华教育改进社名义在栖霞区明陵小学召开乡村教育研究会,会上陶先生发表了《我们的信条》,提出了著名的乡教十八条原则,重要的有这样几条:
“我们深信乡村学校应当作改造乡村生活的中心。”
“我们深信乡村教师应当作改造乡村生活的灵魂。”
“我们深信乡村教师必须有农妇的身手,科学的头脑,改造社会的精神。”
“我们深信乡村教师应当用科学的方法去征服自然,美术的观念去改造社会。”
“我们深信乡村教师要用最少的经费办理最好的教育。”
发展乡村教育,最要紧的是建立一支合格的乡村师资队伍。所以,办好乡村师范是当务之急。
陶行知以中华教育改进社名义发表《改进全国乡村教育宣言书》、《创设乡村幼稚园宣言书》,撰文《师范教育下乡运动》、《中国乡村教育之根本改造》,拟定推行乡村教育计划,发表《试验乡村师范学校第一院简章草案》,筹设试验乡村师范学校,倡导乡村教育运动。
12月25日,在南京尧化门小学召开中华教育改进社特约乡村教师第二次研究会,举行立志乡村教育的宣誓典礼。
12月31日,江苏教育厅赞助改进社设立试验乡村师范学校。
1927年,陶行知放弃了优厚的教授生活,谢绝了武昌高等师范(武汉大学的前身)和吉林大学校长的盛情邀请,脱去西装革履,穿上布衣草鞋,告别城市繁荣舒适的生活,在南京北郊晓庄创办了实验乡村师范学校,亲自培养训练乡村师资,开展乡村教育运动。他想通过培养具有“康健的体魄,农夫的身手,科学的头脑,艺术的兴趣,改造社会的精神”的乡村教师,以实现他的“改造一百万个乡村”的宏愿,“为三万万四千万农民烧心香”。
1月1日,陶行知主编的《乡教丛讯》创刊。试验乡村师范筹备会在南京安徽公学召开,陶行知主持会议。会议决定晓庄试验乡村师范暂设小学师范院第一院、幼稚师范院第二院,分别由赵叔愚、陈鹤琴任院长。会议同时讨论了筹募开办费、经常费、聘请指导员等34项事宜。
中旬,决定试验乡材师范学校,校址在南京神策门外老山脚下的小庄。
试验乡村师范发布招生广告。培养目标:(一)农夫的身手;(二)科学的头脑;(三)改造社会的精神。考试科目:(一)农务或木工操作一日;(二)智慧测验;(三)常识测验;(四)作文一篇;(五)五分钟演说。本校准备:(一)田园二百亩供学生耕种;(二)荒山十里供学生造林;(三)最少数经费供学生自造茅屋住;(四)中心学校数处供学生实地教学做;(五)指导员数人指导学生教学做。投考资格:初中、高中、大学一年半程度学生;有农事或土木工之经验,及在职教师有相当程度,并愿与农民共甘苦,有志增进农民生产力,发展农民自治力者,皆可投考。招生广告还特别声明:“小名士、书呆子、文凭迷,最好不来。”
陶行知在南京神策门外老山脚下的小庄主持试验乡村师范奠基仪式,同时举行城乡人民团拜,宣布改“老山”为“劳山”,改“小庄”为“晓庄”,取日出而作之意,意为“在劳力上劳心”、“日出而作”,又寓意学校的创办意义——为中国教育寻觅曙光,如日出破晓。
2月10日,在上海召开试验乡村师范学校董事会,讨论通过组织大纲、董事会章程等,陶行知被推为董事会秘书兼学校校长,赵叔愚为第一院院长兼研究部主任。
3月5日,晓庄小学开学。
3月9日,试验乡村师范第一院在南京安徽公学召开院务会议,讨论学生报到、考试日期及3月15日开学等事宜。
3月11日,晓庄试验乡村师范举行招生考试,来自江苏、上海、安徽、江西、湖北、浙江等地的操震球、戴伯韬、王洞若、王琳、李楚材、程本海、季雪云、徐企周、陈昌嵩、谢纬棨、葛尚德、李相维、裴志发等13位有志青年前来报考,成为晓庄试验乡村师范的首批学生。
3月15日,晓庄试验乡村师范在南京劳山脚下的晓庄举行开学典礼。学校聘请著名教育家、国民政府大学院院长蔡元培先生为学校董事长,教员有陈鹤琴、朱葆初、许士骐、陆静山等。参加典礼者除操震球等13个学生以及学校指导员外,还有来宾江问渔、姚文采、徐作人等及附近农友、小学生共130余人。陶行知校长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演说,大意是:“本校开学特异于平常学校有两点:一无校舍,二无教师。大凡一个学校创立,总要有房屋,才能开课。我们在这空旷的山麓行开学礼,实在是罕见的。要知道我们的校舍,上面盖的是天,下面踏的是地,我们的精神一样的要充溢于天地间,所造的草房不过避风躲雨之所。本校只有指导员而无教师,我们相信没有专能教的老师,只有比较经验稍深或学识稍好的指导者。所以农夫、村妇、渔人、樵子,都可做我们的指导员,因为我们很有不及他们之处。我们认清了这两点,才能在广漠的乡村教育的路上前进。”
3月24日,国民革命军北伐部队进驻南京城,晓庄试验乡村师范师生和南京民众一起走上大街热烈欢迎北伐军。他们到街头村巷,向群众广泛宣传革命,控诉帝国主义的血腥屠杀,揭露反动军阀的卖国罪行。
3月,陈鹤琴担任晓庄幼稚师范院院长兼指导员,把鼓楼幼儿园实验经验引入晓庄。
4月,陶行知校长提出晓庄试验乡村师范的使命:第一步,要谋中国三万万四千万农民之解放;第二步,要助东亚各国农民之解放;第三步,要助全世界农民之解放。这个学校不但要做中国教育革命之出发点,并且要做世界教育革命之中心。
6月,晓庄试验乡村师范校区从燕子矶搬到黑墨营,陶行知校长在谈“晓庄精神——乐观精神、革命精神和团结精神”时,指出:“我们办好乡村教育,要改造乡村社会,总须有宽阔的胸怀和奉献精神,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就是这句名言最早来历。
6月,参加建校劳动。开办晓庄小学、乡村医院。
在晓庄每天的寅会,发表演讲,逐步阐述“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理论。提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在劳力上劳心”、“以教人者教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