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信息产业 |
据称,TD采用小灵通建网模式可以合理规避3G牌照发放问题,“暗渡陈仓”实现对中国3G标准TD-SCDMA的强力支持,而不会被国际社会抓住把柄。这种想法是可以理解的,只是从表面解决了我国目前3G牌照发放的尴尬、TD标准所处的困境,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TD标准的开花结果、持续发展问题。
TD建设与小灵通建设的不同之处:
1、长期发展战略不同
小灵通1998年落户中国,到目前为止取得了1亿多用户不错的成绩。这是由于小灵通所处的特殊时期、特殊环境所造成的,并不是因为它本身的技术先进性、经营战略的正确性、建网模式的合理性而创造的辉煌业绩。
[我在“小灵通的另类思考”中,对小灵通的产生、发展和影响作了一个粗浅的分析。]
小灵通一直处于争议的漩涡,小灵通为降低通信资费、让普通老百姓享受到通信技术发展所带来的乐趣立下了汗马功劳!这点绝不能否认。
众所周知,小灵通不是通信企业长期战略的产物,它一直处于生死边缘,没有一个运营商制定过超过三年的小灵通发展战略和计划。小灵通一直在夹缝中求生存,在固网业务下滑的困境中谋发展,是固网运营商的“摇钱树”,更是“鸡肋”。
TD-SCDMA是第三代移动通信国际标准三大标准之一,在技术优势和核心专利方面有很强的优势。TD-SCDMA标准的成功与否,对于我国自主创新有很大的影响,也关系到普通老百姓能否享受到质优价廉的通信服务。因此,我国对于TD-SCDMA的发展和应用应有长期的战略考虑,而不应该是短期的、不确定的部署。
2、作用不同
小灵通是固定电话的一种补充。虽然这两年,固定电话收入下降,小灵通收入逐年上升,小灵通业务也成了电信运营商的核心业务之一,但小灵通的用户比重和收入从来没有超过30%以上。
移动、宽带、数据增值业务是电信业务的发展方向,移动业务发展的好坏对电信运营商至关重要。不管对移动运营商来讲还是固定运营商来讲,3G业务都是企业的核心主打业务,其所占企业的权重远远大于30%。
3、环境不同
小灵通发展时期,移动市场竞争不充分,市场发展需求旺盛,移动通信资费比较高,低资费小灵通的推出满足了用户的移动通信需求,特别是话音通信的需求。
TD发展初期,就迎来了两家以上移动运营商市场竞争的残酷形势,2G网络的完善覆盖和周到的服务使TD面临更大的压力。新增移动用户的减少、客户需求的提高、竞争对手的存在、新技术新业务的需求,让TD举步维艰。
4、运营商的态度不同
小灵通是电信运营商迫于市场竞争的压力而采取的积极行动,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对小灵通的定位就是缩小和移动运营商的差距,提高企业的业务收入。
TD规模试验不是电信运营企业自主选择,对TD规模网络的最后归属尚不能完全确定,处于观望等待阶段,因此在建设方面不能全身心地投入,
多企业参与的TD规模试验,只能说明试验就是试验,不可能成为预商用网络。网络归属不能确定,依靠网络所提供的业务不能与企业战略相结合,这个网络也就只能游离在企业经营网络之外。
小灵通的建网模式绝对不适用于TD,小灵通只能在本地漫游,由本地的一家运营企业承建,除非TD定位在本地无线移动接入,否则,决不能采用小灵通的建网模式。
小灵通由于基站设备小,对机房环境和天面要求相对简单,在网络建设和网络优化方面有很多优势,基站设备的搬迁成本较低。
TD一般采用宏基站,不仅对机房的要求高,对天面的要求也非常高,基站建设完成后,原则上不再搬迁。这种特性也决定了TD不能采用小灵通的建网模式,不是地调整站点位置,以获得最佳效果。
解决3G牌照发放难题,只能从市场竞争的环境出发,利用好市场监管机制,充分理解电信运营企业的深层次需求,引导企业、推动企业做出有利于国家、有利于企业、有利于消费者的正确选择,绝对不能采用强制手段进行拉郎配,否则“悲剧”还会再现。
祝各位网友:
本人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