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谈新媒转型必谈微博微信。这两样东乐是新媒体的代表,或者说社交媒体的代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为什么这些社交媒体能窜红,而传统媒体却人气不足?它们与传统媒体比究竟多了什么样的吸引力?哇,好高大上的课题!
答案也许成千上万,但老罗将其概括为方便实用参与感。换句话说,在这里,你是一个人,得到了尊重,你是一个客户,处处被捧着。有了痛苦你呻吟,有了快感你就喊。而在传统媒体里,你却没有那么爽,它是大爷,你是孙子,说什么你得听着,你就是个默默受教盲的沉默的大多数!
新媒体是个性化的信息伴侣,传统媒体更像集团化的教化工具。前者更更个性发挥,后者更重平台引领。
新媒体是人格化的媒体。每个人不仅可从中了解社会,发现他人,更可从里面观照自已。很多人在讨论微博微信差别。老罗认为,微信里每个人感觉自己高大上,自己是寨主,微博里每人感觉自己矮穷挫,自己是看客。其实,两者都不真实。微信里,自己是小圈子里的大人物,所以看似高大,微博里,自己是大数据里小水滴,所以看似渺小。如果你想鼓励自己,找存在感,多刷微信,多转几条你就是老大。如果你想看清自己,确立影响力坐标,多刷微博,转发评论数就是你的知名度指数。不管是哪种情况,这个煤体里都有你自的影子,自己的情绪。从新闻专业上讲,这是什么?是用户思维!
好了,作为媒体人,要转型,我们该怎么办?就是向新媒学习,学习它所用户思维。
互联网思维,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就是用户思维。用户思维,是指在价值链各个环节中都要“以用户为中心”去考虑问题。
作为新闻提供者,必须从整个价值链的各个环节,建立起“以用户为中心”的传播文化,只有深度理解用户才能生存。没有认同,就没有合同。 没有服务,就没有收入。
老罗认为,在新闻竞争激烈的今天,用户思维的的最关键点是极限思维,就是打造让用户尖叫的产品!
极致思维,就是把产品、服务和用户体验做到极致,超越用户预期。如何用极限思维打造极致的产品。
第一,“需求要抓得准”(痛点,痒点或兴奋点);
第二,“自己要逼得狠”(做到自己能力的极限);
第三,“管理要盯得紧”(得产品经理得天下)。
一切产业皆媒体,在这个社会化媒体时代,好产品自然会形成口碑传播。
尖叫,意味着必须把产品做到极致;极致,就是超越用户想象!
柴静的《穹顶之下》即是用户思维打造的新闻产品的典型。
2015年2月28日,从央视辞职的记者柴静推出了她自费拍摄的雾霾深度调查《穹顶之下》。不到一天时间,传遍全网,成为数亿人手机朋友圈中热谈的话题。
截止2015年3月1日零点,传媒大观察统计了优酷、腾讯视频等各大主流视频网站数据,该调查视频点击率已经突破3100万次。
柴静的《穹顶之下》为价成功?老罗认为, 明星效应十敏感话题十专业素养十自媒推广十权力背书=柴静的《穹顶之下》。
1、选题把握的取向:从“是什么”、“为什么”到“怎么办”,坚持问题导向,把握了这个转型社会的重要“问题单”;
2、报道角色的处理:她讲故事的切入点是个体(女儿)遭遇,但整个片子是深度报道、调查报道,她既是参与者和体验者,但主要是报道者和调查者;
3、纵深信息的挖掘:对专业数据的解读、对权威专家的访谈、对科学问题的通俗处理,还有政治、经济、社会等多元视角的运用。。
4, 几乎用上了所有最新的新媒体呈现手段,TED式演讲、信息可视化、Flash动画、移轴摄影、无人机拍摄。
《穹顶之下》从选题策划到制作包装,直至播放时间的选择,都达到了极致,是一种极限新闻产品,所以用户有了叫喊的快感!
那么,如何打造用户快感的的产品呢?老罗搜罗了一些学界观点,结合自己实践,提出以下几个法则:
法则1:得“屌丝”者得天下。
成功的互联网产品多抓住了“屌丝群体”、“草根一族”的需求。这是一个人人自称“屌丝”而骨子里认为自己是“高富帅”和“白富美”的时代。当你的产品不 能让用户成为产品的一部分,不能和他们连接在一起,你的产品必然是失败的。QQ、百度、淘宝、微信、YY、小米,无一不是携“屌丝”以成霸业。新闻产品抓吊丝,得想办法呀!尤其是板着脸工作太长的传统媒体,想要吊丝不容易!
法则2:兜售参与感。
一种情况是按需定制,生产方提供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的产品即可,如海尔的定制化冰箱;另一种情况是在用户的参与中去优化产品,如淘品牌“七格格”,每次的 新品上市,都会把设计的款式放到其管理的粉丝群组里,让粉丝投票,这些粉丝决定了最终的潮流趋势,自然也会为这些产品买单。
让用户参与品牌传播,便是粉丝经济。我们的品牌需要的是粉丝,而不只是用户,因为用户远没有粉丝那么忠诚。粉丝是最优质的目标消费者,一旦注入感情因素,有缺陷的产品也会被接受。未来,没有粉丝的品牌都会消亡。
电影《小时代》豆瓣评分不到5分,但这个电影观影人群的平均年龄只有22岁,这些粉丝正是郭敬明的富矿。正因为有大量的粉丝“**”,《小时代1》《小时代2》才创造出累计超过7亿的票房神话。
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加粉工程可以理解,不过也别忘了内容也很重要呀!没有好内容,再忠诚的粉丝也会逃跑!
法则3:体验至上
好的用户体验应该从细节开始,并贯穿于每一个细节,能够让用户有所感知,并且这种感知要超出用户预期,给用户带来惊喜,贯穿品牌与消费者沟通的整个链条,说白了,就是让消费者一直爽。微信新版本对公众账号的折叠处理,就是很典型的“用户体验至上”的选择。
用户思维体系涵盖了最经典的品牌营销的Who-What-How模型,Who,目标消费者——“屌丝”;What,消费者需求——兜售参与感;How,怎样实现——全程用户体验至上。
当今时代,是互联网 时代,任何工作必须加上互联网这个基座才能生存和发展。无论何种法则,无论何种媒体,要想生存和发展,最重要的是生产和传播优质甚至极限的新闻作品。读者们,粉丝们,小鲜肉们,有了快感你就喊!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