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文人为何敌不过美人?

(2014-10-04 23:41:51)
文人为何敌不过美人?


我工作生活在湖北宜昌。这里地处鄂西,乃中国一二级地理阶梯分界线,也是长江中上游分界线。这里有三样东西最出名:一曰文人屈原,中国浪漫主义文学开先河者,中国文人至今恐无出其右者;二曰美人王昭君,她出使匈奴和亲,为民族大义不顾个人安危,四大美人中最具英雄情节者;三曰三峡大坝,世界最大的人造工程,高峡出平湖,当今世界殊!

一个地方如果只一样东西,或昭若日月名于当世,或孤篇横绝煌然于史,那也就众星拱月共襄盛举罢了。可在宜昌不到二十平方公里的地方,就存在三个大的东西供人观赏或膜拜,她们都是中华文化的大得不得了的符号,所以人们总是在不知不觉中拿来比较,好比现在的名星一样,看看谁的粉丝最多,谁最有号召力。嗳,名星太多,竞争激烈,不好当啊!远不如当官,谁官大谁说了算。也正因为这个原因,在旅游经济发达的今天,谁有号召力,不仅仅是个名气问题,也成了经济问题,谁的品牌大,名气重,朝拜的人多,谁就可为地方经济作更大贡献吗!

曾经有一篇文章叫《文人为何敌不过美人?》写的就是屈原和王昭君同是一个地方的人,人们爱朝拜美人而忘却文人的事情。这是一个无厘头的比较,颇有些关公战秦琼的味道;但也是一个有意思的比较,美人的历史功绩和现实号召力远大于

文人,确实富有某种丰富的解读空间,给人以启迪。

现在的情况进一步复杂化。为什么?又多了一个竞争者,那就是三峡大坝。供奉着屈原像的秭归屈原祠和三峡大坝隔江遥望。十一长假,大坝每日游人爆棚,早早亮起红灯,限制进入,但对面屈原祠游人稀少,冷冷清清。除大坝免费等经济因素外,还另有他因么?屈原作为中国至今最伟大的文化符号和三峡大坝作为最重大的经济符号,人们的选择是否也是某种内心的昭示呢?

人们钟爱美人没错,喜爱大坝也无过,更何况游览爆棚不一定就等于爱之愈甚。可是,对比总是令人难堪的,文化巨人的庙门冷冷清请,门可罗雀,左隔壁美人家热闹异常,车马喧嚣,右隔壁家坛子岭上需排队叫号限入。这种状况总让人感觉什么地方出了问题。难道两千年前孤愤的屈原依旧孤愤?难道为何天下独醉我独醒的天问还要继续?难道忠贞与忧患失去了应有的价值号召力?

现在正处在所谓的社会转型期,经济结构深刻调整,社会结构变化巨大,人们的利益关系复杂,价值观念多元。这本来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但是随之也出现了道德严重滑坡,信仰大面积坍塌,人们的思想奴化,精神大多缺钙的局面。社会上,人们热衷于追求名利财权,追求贪欲色相,如同屈原爱国忠诚,以身赴死的直孤精神缺失,日月同光,超拔高洁的个人品质更是凤毛鳞角。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老祖宗们为我们留下了诸多宝贵财富,无论是在国家社会治理还是个人品德修练方面,皆有旨可访,有教可学,有方可用。屈原就是一个很好的代表。今天,屈原的受冷落,一定意义上是其道孤矣的社会现实的映照。我们应从老祖宗的典籍里寻找更多的精神补药,辩证扬弃,去粗取精,为我所用,医疗当今的社会顽疾。

就在我为屈子庙冷冷清清无人上香而感叹之时,又一条新闻让人耳目一新。 今日,西安丁姓小伙在华山景区经历了一次“人在囧途”的求婚之旅,不仅要排着队堵着上山,还被挤在人群中动弹不得。“女朋友站着差点睡着了。山上人多得跟挤公交似的,想求婚根本没地方下跪。” 我想,什么时侯屈原祠的游人没地方下跪了,中华文明的香火也许真的就更旺盛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