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上海地铁为何“不见棺材不落泪”?
上海地铁10号线又出事儿了!
据东方网 9月27日报道:当天下午两点半左右,由于新天地站信号故障,上海地铁10号线采用人工调度,导致豫园路站两辆列车相撞。
据新华网上海9月27日电上海市卫生局局长徐建光在27日晚间的新闻通气会上说,截至晚上7点,已有271人到医院就诊检查,其中180人出院,其余有61名伤者住院,30人在急诊观察室进行24小时观察后,如无特殊情况即可出院,目前没有危重伤员。
这是同一事件让人感情复杂的两篇新闻报道。前一则报道是两列地铁相撞,这显然是一个重大的安全事件,在温州高铁追尾事件尘埃尚未完全落定的时候,上海发生地铁相撞,让人心头一紧;不过,后一则报道则让人稍稍的心情平复,还好,虽然伤了很多人,但没有危重伤员。这不免又让见惯了重大事故群死群伤的国人稍稍舒了一口气!
稍稍关注新闻的人可能都对上海地铁10号不太陌生。
2011年7月28日晚间,本应开往航中路方向的上海地铁10号线列车,却反常地朝着虹桥火车站方向开出,28日晚间上海地铁发生“开错方向”事件。地铁运营方29日对此作出解释称,系因实施CBTC信号升级的调试中发生信息阻塞故障所致。
2011年8月2日上午,上海网友“安生小宝”第一时间在微博上发出地铁故障的消息,“10号线故障!门都开不了,乘客只能排队从驾驶室出去。”原来,10号线当天“搁浅”在半路,直到后续列车把它顶送至最近的虹桥路站才疏散乘客。
对于上述故障,上海地铁运营方曾在微博上“表示歉意”,并在发给媒体的新闻稿上称,已责成信号供应商进一步查清具体原因,提出针对性整改措施,严防此类故障再次发生。但令人震惊的是,10号线今天仍然发生追尾事故。上海地铁再次通过官方微博就10号线追尾一事致歉,称“今天是上海地铁运营有史以来最黯淡的一天。”
上海地铁在微博上写道,“无论最终原因和责任怎样,给市民乘客造成的伤害和损失尤感愧疚。全力抢救伤员;尽快恢复运营;接受和配合有关部门对事故的调查和追责;坚决整改举一反三;再多致歉比起实际损害也显苍白,但还是要深深道歉。”
歉是道了一次又一次,可是事故还是一次接一次发生,一方面让人感到,上海地铁的歉道得究竟有多大的诚意,道完歉之后是否真的举一反三,拿出了过硬措施解决地铁运行中反复出现的安全问题;另一方面也让人感到,重大责任事故发生后,究竟能不能靠道歉这种“良好”的态度解决问题?我们的监察管理部门是不是要拿出一点铁面无私的勇气,惩处当事人,督促问题的根本解决?我们的市民是不是要对那些搪塞责任的“道歉”说不,我们要用结果检验改错的诚意,决不能一个道歉了事!只有这样,才让那些不见棺材不落泪,侥幸成习的单位和部门敬职敬责,严防死守,防止重大安全事故的一再发生。
笔者曾在7月28日上海地铁开错方向后写下博文《上海地铁“开错方向”岂能道歉了事?》,文中有几段话仿佛就是针对今天发生的地铁追尾事件而写的:
稍有生活常识的人可能都会判断出,地铁开错方向究竟意味着什么?它意味着随时有可能与对面开来的地铁发生碰撞;它也意味着随时与前面的地铁发生追尾。无论是正面碰撞还是从后追尾,无疑都回酿造出又一惨剧,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开错了方向”的地铁居然没有发生事故,这是一个侥幸,但这种侥幸足足令人吓出一身冷汗,包括乘客,地铁管理人员,甚至上海的相关部门和官方!
从这个意义上说,对因本次故障而出行受到影响的乘客,地铁运营方在微博上“表示歉意”,并称已责成信号供应商进一步查清具体原因,提出针对性整改措施,严防此类故障再次发生,这样的“自我处理”实在是太轻太太轻了!只是吓出一身冷汗的反应也太个人化了。对于一个险些造成重大伤亡的事故的侥幸避险,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要按照已发事故的标准进行严肃查处。
其实很多事故的发生都是一个一个细节上的不到位造成的,根据“海恩法则”,我们虽然侥幸脱身,但是事故的原因并没有因此而消失,还会有其它的事故发生。如果我们不能预防于前,惩诫于前,等到造成重大伤亡后,再来总结经验教训,撤职查办相关人员,其实已经与事无补,为时已晚!
温州动车追尾和上海地铁10号线一再发生的重大事故提醒我们,在高科技时代,我们如果过于地依赖甚至完全信任所谓的先进技术,从而忽略了人的力量,忽略了管理的力量,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一个重大的灾难的开始。这也是一些社会学家所言的“文明疾病”!但愿这些事件能成为我们治疗疾病的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