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罗庆学
罗庆学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4,262
  • 关注人气:23,10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城管局长南京“海底捞”究竟“捞”到什么?

(2011-08-06 00:48:55)
标签:

吴效安

扬州

海底捞

城管

商业评论

杂谈

 

城管局长南京“海底捞”学习“牛头不对马嘴”!

   这年头,什么都可以“秀”上一把,学习也不例外。建设学习型社会,是当前的主流提法,是领导和群众都乐见其成的共同理想。也正因为如此,“学习秀”应当说是现在这个信息发达社会,其它“秀”很容易被媒体抓住把柄并进行质疑的时代里最安全,是可靠,最有回报价值的作秀了!

据新华报业网讯 8月2日,“海底捞”南京龙江店迎来一批特殊的取经者:扬州市城管局局长吴效安带队的一行28人。扬州城管局长取经火锅店,跟扬州市委书记王燕文的一则批示有关。7月26日,她给吴效安转来摘自哈佛《商业评论》的文章《“海底捞”的管理智慧》,要求学习“海底捞”的经验。吴效安读后大受启发,便联系上“海底捞”南京龙江店,带着局里班子成员、分局长及执法处室负责人前往学习。

城管局长到火锅店学什么?“海底捞”南京龙江店工作人员陈小玲很困惑,不过,她很快发现,这拨人问得勤、看得细。在店里,吴效安一行呆了4个小时,并以食客的身份吃了一顿火锅,这里浓浓的人情味吸引了他们:“公司把员工当家人,给这些来自农村的年轻人租宿舍、买床、配保姆,一天管4顿饭……所以,他们虽然一个月只拿1900元,却总是脸上带笑,用心而不只是用手服务食客——给没吃上的免费擦皮鞋、修指甲,给吃上了的送眼镜布、手机套。”

取经“海底捞”,城管局长们“捞”出的是前所未有的压力。吴效安说,城管是人跟人打交道,靠制度,更靠人文关怀。“我已约了‘海底捞’创始人张勇到扬州,请他说说怎么雇佣心灵与大脑。”

看完这则新闻,心里在打鼓。全国各地城管不断出事儿,城管形象在国人心目中很受影响。这与他们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方法有一定有关系,同时也与他们的工作性质与工作对象有关。城管部门树立“权为民所用”的服务理念应当说是当务之急。城管部门到一些地方学习人性化的管理也是一种很有益的偿试!

但是,让城管队伍到餐饮行业学习,却让人感觉他们的行为有些别扭。搞城市管理与饭店服务从某种意义上说八杆子打不着,一个本来就是要为客人服务的行业,天下的宾馆饭店都是如此。你扬州城管真要学服务,也用不着非要跑到南京的海底捞去;一个则是要搞好城市环境的治理,与宾馆服务业完全是两码子事儿。这两个行业面对的对像根本不一样,一个是你的客人,你要好好服务他才留下来,一个是可能违规的市民,你要用一种什么样的手段让他遵守规定,同时又不激发矛盾。从这一点来看,扬州城管选择的学习对像十分可笑。隔行如隔山,真是不知道他们从这个“海底”能捞到什么?

再就是,他们学习后所作的表态,十分怪异。比如说,在说到“捞”到了什么时,吴效安说最大收获是“捞”走了服务。“‘海底捞’学不会,以心换心很难学,但是必须学。”他说,开饭店、做城管都是“服务业”。“海底捞”让员工满意,让食客满意,触发了城管人反思城管。而扬州城管执法分局局长李政驰想到了摊贩,“城管队员都像‘海底捞’员工那样为摊贩着想,把管理变成服务,不成天撵他们,很多矛盾便能避免。”这话听着很令人费解,哪个饭店不是要让员工满意,让食客满意?这用得着要到另一个城市的饭店才能体会到吗?城管难道不知道管理就是服务,管理也要人性化吗?饭馆的服务怎么会让城管反思城管的服务?逻辑关系在哪里?他们的表态让人觉得他们很无知!

不过,也有学到了“真经”的,比如扬州环卫处处长翟玉清说,扬州4000环卫工人干活累、收入低,“回去呼吁给他们涨福利”。这应当说是在为职工利益着想,很不错的经验,可是,为职工涨工资,激发职工的工作积极性,还需要到海底捞学习吗?再说,作为政府官员到企业学习到了“涨工资”的经验,本身就是可笑的啊!

看完整篇新闻,笔者的最真实感受,是他们什么也没学到,只不过是为了交差,胡谄学习体会,所以才显得可疑可笑,说的话言不由衷,文不对题。这个可笑事件的主要原因是学习对像有问题。城管的工作是城市管理,要学习也得到城市管理工作搞得好的城市学习经验,而不能到一个工作性质,工作方法,工作对象,工作流程,工作范围都不同的地方去学习。这是典型的无效学习,是费时费力费财的“牛头不对马嘴”的学习。这样的学习要他们讲感受,谈体会,当然只有假大空地瞎胡诌!他们的所谓的学习成果,因为都是诸如要搞好服务之类的空谈,很难落到实处!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学习对像并不是他们自己选择的,是市委书记推荐的,也就是说,他们是奉命学习。市委书记又是看到《商业评论》文章介绍的经验,而《商业评论》又是充满了营利的目的的,这样的经验可信吗?如此看来,这则学习的闹剧是决策失误的结果,是偏听偏信的结果,是唯命是从的结果,是缺少调查研究的结果。学习对像的决策失误,可能只是演绎了如上所述的一个笑话,没有太大的损失,而其它方面决策失误呢?比如招商引资,比如城市规划,比如高铁的发展,比如。。。。。。。这也许是我们应当从这则怪异的“学习秀”中“捞”出的一个大大的问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