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腐败日记”局长免职为何遮遮掩掩?
http://res.news.ifeng.com/attachments/2010/11/18/rd_or_128d9001e7a8620dd5ad000f1d27de90.jpg
“腐败日记”中指向的公安局副局长谭志国在接受记者采访。
据新京报消息,2010年11月,网帖《腐败书记微博》以匿名形式,影射湖北恩施州公安局副局长谭志国在升迁过程中涉及淫乱、权力寻租、行贿受贿等违法违纪行为。事发后,当地纪委展开调查,谭本人则否认自己存在上述问题。昨日,记者从恩施州公安局证实,谭志国已被免去州公安局副局长职务。
2月22日,恩施州政府官网公布了一份人事任免信息。这份题为《州人民政府关于张仁谦等同志职务任免的通知》称:州人民政府决定,张仁谦同志任州公安局副局长(正县级,排名在局长之后);免去谭志国同志州公安局副局长职务。
记者查阅发现,该文由恩施州政府办公室于2011年1月28日印发。
昨日,恩施州州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公安局局长李云开称,免去谭志国副局长的职务,只是一个组织程序,不属于组织处理。至于谭志国是否违法违纪,李云开称其暂不便透露,纪委的调查结果不久将公布。
从这个消息看,恩施州在谭局长究竟有没有免职上有些吞吞吐吐,甚至有些遮遮遮掩掩。这之中蕴含着耐人寻味的信息。
说实话,现在网络发达,网上的信息多如牛毛,真真假假,无从辩认。一些不良网民,借用网络搞打击报复,
作为恩施州公安局副局长,谭志国遭到网络攻击,应当说是可以理解的,在事实没有查清之前,任何一个人,包括恩施方面的组织和纪检部门都不应对其进行“有罪推定”,偏听网络的一面之词。这应当是一种常识。笔者以为在这方面,恩施州方面做得很好,除了介入调查之外,并没有把谭怎么样。谭志国本人也处理得很好,比如向纪检部门主动汇报情况,主动接受包括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媒体的采访,说明情况。
但是令人不解的是,现在,在调查结果还没有出来之前,为什么有关部门就免除了他的副局长职务?而且免职行为好像很“低调”,对媒体欲说还休,遮遮掩掩,似有难言之隐?
笔者以为,对于敏感事件中的敏感 人物,这种处理办法很不妥当。这样做至少说明了三个问题:一是谭局长经过调查之后,的确存在问题,网络上的“腐败日记”属实。组织部门内部已掌握信息,所以提前将他免职; 二是没在太大的问题,但作为公安部门的领导,在网络上引起如此大的风波,有损部门形象,已不适合担当此职,所以借年末岁首,干部调整之时,将其免职;三是纯粹是正常的干部人事调整,有可能还另有任用。
这三种可能,第三种虽然也有理论上的可能,但是可能性最小,第一种可能虽然没有公布调查结果,但是可能性最大。不然的话,为什么2011年1月28日印发的人事任免文件,事隔一个月之后,作为州委常委的市公安局长还说不知道呢?
最后的结果还不有出来,我们也不能在这里胡乱猜测,妄下结论,这对当事人是非常不负责任的。不过,当地主管部门领导的支支吾吾的态度,遮遮掩掩的说法,不是不已经给这个即将公布的案情下了结论呢?我们只有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