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州领导完成“死任务”为何敢“雪中送寒”?
(2011-01-12 13:54:15)
标签:
林州老百姓任务非常生活二氧化碳杂谈 |
领导“死任务”怎能让百姓“活受苦”?
截至昨日,河南林州市已停止供暖5天。该市邻近河北,近期属全年最冷时期,气象预报显示,11日林州最低气温为-10℃。据林州市长热线回复:林州今冬将为完成节能减排任务停止供暖。1月8日开始,热力公司已开始全额退还市民的供暖费。
看着这条新闻,人的内心五味杂陈。一方面是政府方面公事公办,贯彻国家有关精神,坚决完成节能减排任务,不折不扣;另一方面,老百姓冰天雪地里,没有暖气,天天挨冻活受罪,无处声张。乍一看,让人怀疑,是不是国家政策出了问题,才出现这种伤害民众利益的事情?
现代社会提倡低碳,我国对国际社会也作出了庄严承诺,要严控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的排量,并根据总的减排目标制定了相应的减排任务。应当说这实现可持续发展,造福子孙后代的重要举措,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地方政府按要求坚决关闭一些碳排放超标的企业应当说也是对的。
但问题的关键是我们当地有关部门为什么非要在数九寒冬才来执行减排任务,而且关闭的又是与老姓生活息息相关的供暖企业?国家发改委不是已经明令禁止搞所谓的突击减排影响百姓非常生活的吗?
我们相信,当地有关部门肯定会有各种各样的理由和说法,但是再大的理由大不过伤害老百姓的利益,再多的说法说不过影响老百姓的正常生活。中央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我们“雪中送炭”有困难办不了做不到,但我们不能为了突击完成任务对我们的百姓“釜底抽薪”啊!
这样的事情并不是个案,笔者曾亲眼见到一个城市为了搞道路扩宽,迎接上面的检查赶工期,而将通往城市一边的道路全部封死,只能出不能进,所有进到另一个城区的车辆必须绕行将近五公里;但是笔者发现,只要将原有的一条出口改成进口,这些车辆就马上可能避免绕行之苦。最后有记者对相关方面进行采访,他们的回答是没有想到这一点!
这些情况都说明,上面的要求,国家的政策有时侯是对的,但是问题是一些官员是“歪嘴和尚念经”,把好端端的“经”给念歪了!以至于引发很多社会矛盾,包括官民矛盾,从而引起众多的不必要的社会磨擦!
那么一些官员为什么为了完成“死任务”而不惜让老百姓“受活苦”呢?
这里有些是因为一些官员的素质比较低,工作的创新意识不足,遇到问题不善于愿意不能够通盘考虑,做化解问题的高手,而是习惯于上传下达,仅仅是依靠手中的权力,“一级逼一级,逼出生产力”,最后是逼到老百姓那里,让无辜百姓成为他们个人素质不够,施政能力不足,创新意愿不高的最终买单者!
再就是我们的官员考核体制的僵化与不科学。我们官员现大考核的核心还是围绕着“GDP”在打转转,千好万好,不如GDP发展的高好!经济搞上去了是最大的政绩,哪怕其它方面有问题,照样可能一俊遮百丑,所谓的“官出数字,数字出官”是也!
其三是官员的选择机制存在一些问题,官员大都是上面的领导定的,群众说不上话,有时说了也白说。这就导致了他们唯上是听,唯命是从,对于所谓的“死任务”善于采用“死办法”,“千方成计”也要完成,因为这决定着他们的前途命运。至于怎样完成更科学,怎样更能“以人为本”,怎样更能取信于民,考虑得往往很少,直至出现上述新闻中为了完成任务而不顾老百姓的死活。
从以上几点来说,中国当前的很多问题,比如拆迁问题,招商引资问题,统计注水问题,等等都与官员不科学的选任和考核机制有关。
春节将至,全国各地正是寒风呼啸的寒冷天气,我们希望更多地看到官员们是真正的想老百姓之所想的“雪中送炭”,而不是作秀式的“锦上添花”,更不是冷漠无情的“釜底抽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