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捐款,群众不能超过领导?
感谢新浪文化博客读书随笔推荐
四川大地震让全国人民心心相连。各地各个单位掀起一股股捐款热。一些无法到灾区直接支援当地人民抗灾的群众自发捐款捐物,这体现了全国人民对灾区人民的一片爱心,也表现出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互助精神。但是,笔者在某些捐款现场却也听到一些不和谐的音符,“捐款不能超过领导”就是其中的一种。
有些人被灾区人民的苦难所感动,很想多捐一点,表一点自已的心意,但是单位的同事,特别是领导有时就只捐了五百元,你想捐一千元就容易被人怀疑。他们有的按自己的意愿献了爱心,却无缘无故增添一份压力,有的只有随大溜,别人多少我多少,在如此大的灾难面前,却怀有一种没有尽力的遗憾。
笔者以为,大灾当前,奉献爱心是出自对灾区人民的同情和真诚的帮助,一些单位组织捐款可以更好更快的把这些爱心款送到灾区,这当然是无可厚非的。但是,献爱心是没有级别的。无论是干部还是一般群众,捐多捐少要根据自已的经济情况而定,是一种自愿的行动。有能力可以多捐一些,没有能力可以少捐一些,如果实在没有办法,自已都有生活困难也可以不捐,而不能打肿脸冲胖子,搞无谓的攀比。
但是,我们生活的实际是,绝大多数人,绝大多数单位都有能力为社会做一些事情。只是捐多捐少的问题。献爱心的过程中,他们有时为难以把握好“度”而苦恼。对于单位而言,捐少了说不过去,与兄弟单位比脸上无光;捐多了,超过上级单位,心中又觉得不踏实。对于个人而言也存在同样的问题:捐多了,超过了同事,特别是超过了领导,大家会觉得你出风头;捐少了,又显得寒碜,被人认为是“抠门”。正因于此,无论是单位还是个人,献爱心容易献出“心病”,形成一股股的攀比之风。有时甚至出现劳命伤财的现象。
爱心是一种人伦情怀,是一种精神资源,是一种道义上的自觉。它并不能用车载斗量。行政有级别,财富有多少,身份有差异,但是爱心没有级别,爱心更没有差异。捐款不能超过领导,是一种庸俗的“捐款政治学”。这种心态是献爱心的异化,是一种政治心态在现实生活中的延续。这种“杠杠”已将爱心异化为人际的“蕃篱”,与人间大爱背道而驰。
新浪文化博客推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