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杨帆门”事件为何会失控

(2008-01-13 15:20:49)
标签:

“杨帆门”

中国政法大学

杂谈

           “杨帆门”事件为何会失控
 
   所谓“杨帆门”事件,就是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杨帆2008年元月4日在课堂上与一女生发生肢体冲突的事件。杨帆对女学生扭了胳膊,骂了她“混蛋”、“垃圾”、“畜生”、“老鼠”,最后还把自已与女生一道关起来,等待校方的处理。而发生这一切的原因是因为女学生逃课。另外,还有一个事件的激发者——踢门的男学生,因为没有人举报,至今还不知是何人。
 这件事现在可以说已经由一场校内的普通师生冲突演变为一个沸沸扬扬的社会事件:主要表现在这么几个方面:一、有学生将事件的视频上网,公诸全国;二、众多媒体在头版甚至头条位置报道事件的进展;三,有校内教师(杨帆的同事)为这个事辞去教职,还有教师出来以实名写博客公开谴责杨帆的行为;四,有很多媒体寻找另外一种角度,“揭秘杨帆”,比如他在课堂上向学生兜售书和光碟等。
 我个人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最大的感受就是,这个事情本身并不大,但是在被当事各方及媒体炒来炒去的过程中已经越来越失控了。就像一团大火,从中国政法大学的一个课堂烧起,越过法大的围墙烧向北京,烧向中国。在这个过程中我看到的是一个又一个火上加油者,比如杨帆的同事——那位为力挺学生而辞职的教授,那位出来说真话署真名的教授,比如那个作为当事人的女学生,比如众多的媒体,比如扬帆本人;但,在这个过程中我没有看到扑火者——中国政法大学校方——这是有点不可思议的事情,也许校方也在处理这件事情,但我们没有通过媒体听到校方的意见及处理措施,这是极不应该的。
  在突发的公共事件面前,校方的角色缺席,没有相应的发言人告诉事件的真相,说明事件的处理进程,导致小道消息满天飞,流言蜚语处处闻。直到今天也没有一句可以让读者相信的权威信息,整个事件还在向不可预知的方向发展,这是怎样的大学管理机制,按照这样的管理方法,出现杨帆门事件的确不是偶然的啊!
 我为什么说事件失控的关键在校方的缺席?难道事件的失控仅仅靠校方的一两个公告就能平息吗?学生与老师的肢体冲突,在我看来其实是一件小事,是一种大概率事件。在现在的中国校园里,老师体罚学生的事常有发生,当然大学可能会少一些,但并不是没有。至于为制止逃课产生一些争议纠纷甚至撕扯完全可以理解。这样的事情的产生不可避免地有这样那样的原因,冲突各方说一些过头话打一些嘴皮子官司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出了这样的事情之后如何处理却显得非常重要。尤其网络发达的今天,如何掌握并适时发布信息就更加关键。如果我们处理得当,调查事件真相,责成双方当事人各负其责,并且不得随意在网上攻击对方(比如将与此事无关的向学生售书等),必要时还可召开专门会议向学校员工和媒体通报情况,这样的话,这件事情也许就会在小范围内化解,即使传播出去,信息也是权威的,确定的,不会对学校的声誉造成大的影响。但是,象这种不闻不问(也许是在内部处理)保持沉默的处理方法,让当事双方,学校员工,新闻媒体,社会大众都处在期待真相却又无人告知的状态下,当事双方的相互攻讦和新闻媒体的道听途说很可能大行其道,这样不仅使事件进一步扩大,双方争议升级,由普通争执变为名誉权官司,而且会严重伤害学校的声誉。因为,我们无论如何严肃的校纪我们无论如何严谨的学风都会在这样的事件中丧失贻尽。
事件还在继续,我们希望听到来自学校发言人的声音,而不是那些来自博客的相互攻击和悚人听闻的自说自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