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学术娱乐的路还能走多远

(2007-02-27 23:13:25)
学术娱乐的路还能走多远
 
 
约朋友吃饭打牌,刚到12点半,他便急着要告别,一问原因:于丹的《论语心得》要开讲了了。他期期都看,不能落下,急着要往家赶。我这朋友本是牌场高手,肩负我们同学中的秘书长的重要使命。这下子被《论语》弄到重学轻友的份上,着实让人吃惊。大学中文系,我们的古汉语课,他可是连老师的名字都记不全的啊!
看来,中央台《百家讲坛》的魅力着实不小,甚至成了防赌防盗(当然有点夸张)的软力量。
 其实,这些讲座我也大都看了。不知别的文科大学生感觉怎么样,对于我这个大学学习还算认真的中文系学生来说,他们讲的也就那个样,充其量就是个常识吧,弄得全国人民叫好,甚至象我的同学那样“废牌忘食”的确是让人震惊。如果你非要虔诚地说他们就是讲得好,我只能得出关于你的三个结论:1、你不是文科大学生;2、如果是学文科的,你在学校学习就不认真;3、如果你是一个学习认真的文科大学生,那证明你读的大学是一个只管发文凭的大学,没学到真东西。那么全国人民都叫好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没有别的,就是大家太缺乏“文史常识”了。如果再追问一下,那就是现代的应试教育太害人了,从上小学都开始学习的文史知识,拿到央视一讲,全国人民都还感到新鲜,不是教育的失误又是什么?
 我觉得,凳上央视讲坛的教授们不应称“教授”,最好称演员。为什么这样说呢?他们的走红真正的原因,因为他们是教授中的演员,演员中的教授,或者说是央视这个平台所追逐的学者型演员或者说演员型学者。他们的专业知识不一定是全国最好的,但是在同一专业中,他们边讲边演的水平应该说是全国最好的。也就是说,会表演是他们能够从同行中胜出的核心竞争力。比如说易中天教授,他的“说三国”,其实只是做了一个历史学的剪辑工而已,并无多少新意,但由于他讲这些故事时绘声绘色,颇有说书人的风采,所以也就一炮而红了。同样做了很多期“爱情婚姻”专题的周国平,由于表演能力差了点,其精彩的个人观点受到抑制,所以就没有老易他们那么火了。但也许有人会问,是不是让说书艺术家来说三国会比易中天更火呢?我认为答案是否定的。因为,你不是这个专业的教授,你讲的故事就没有了可信度,即使是真人真事,也让人觉得你在杜撰;再说,观众对一个艺术家的表演期待可是要大大大于一介学者的。也就是说易中天们的作为教授的表演水平超过了观众期待,所以大受欢迎也就理所当然了。
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学术是深奥的,教授是清高的。这两样东西往往离世俗的社会生活很远很远,学术和教授如此受社会的关注和热捧,易中天甚至被冠以“学术超男”的美称,几乎出于所有人的意料。这之中是否存在更为广阔的时代因素呢?
当然!
在我看来,市场竟争的压力已经渗透到社会的角角落落。各行各业都渴望生存智慧,所有心灵都需超度安抚,芸芸众生希望“消闲”减压。冰冷的现实和忙碌的他人都不可能满足人们的这一欲望。怎么办?这是一个巨大的潜藏在人们内心深处的市场。正在这时,央视的平台与教授们的合作暗合了他们的这一需求。人们在这里听讲经,听故事,从故事中明白道理,学习经验,从故事中超度心灵,施放压力。这从本质上看也是一种娱乐休闲,无论是教授还是听众,都是娱乐场中的主客体,娱人的同时娱已。其实,娱乐成为社会的巨大需要早就表现出来,为什么黄金周人满为患?为什么湖南卫视的娱乐节目能风靡全国?为什么各类造秀能长成为衰?为什么各类竞猜人山人海?一个词:需要。满足这一需要的个人和机构肯定就会火爆。现在正在兴起的国学热,很多人都从学术的冰窟中寻求解释,他们忘记了是竟争的复杂生活需要人们寻求平衡和智慧,而我们传统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念就是一种平衡学,君臣、上下、父子、同业,都需要平衡。而这些都隐藏在传统文化的典籍中。学术的娱乐化正好为人们在轻松的心态下寻找、学习、汲取这种文化打开了一条前所未有的便捷通道。这才是易中天们火爆的终极原因。
所以,要说学术娱乐的路还要走多久,我看,这才是起步,这才只是中华文化作为一种处世工具的重新开始!正如麻将作为一种文化和工具几经沉浮一样,学术娱乐作为一种工具可能也要历经沉浮,重要的是,它开始了。也正因为这样,我对我那位“重学轻友”的同学给以理解,毕竟,无论是打麻将还是看讲座,都是在享受着古老中化文化的荫庇,我们没有必要厚此而薄彼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