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个垃圾处理场缓解“清漂”压力
记者:长江汛期出现过大量的“漂浮物”。三峡大坝建成后,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曹广晶:三峡库区分布着县级以上城市20多个,居住着城乡人口3000多万。按照国家总体规划,三峡库区将建设近200个垃圾处理场,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未来的“清漂”工作压力。
但由于没有相应的垃圾处理站点,降大雨时垃圾难免顺流入库。
按照《三峡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三峡库区库岸绿化带规划》,在三峡库区生态建设项目投入资金数百亿元。
为了及时清理坝前漂浮物,近两年来,三峡总公司在大坝前投入的清漂投资已经达到1300万元。2005年,三峡总公司投巨资购买了一条可称得上当前世界上最大的清漂船(300m3),预计今年5月份可投入使用。根据有关文件精神,干流清漂由总公司负责,支流由各省市负责。干流清漂三峡总公司已分别委托重庆和湖北的有关单位进行沿途打捞。
三峡风光总格局不变
记者:长江三峡自然风光会被三峡水库淹没吗?
曹广晶:由于三峡两岸的山峰海拔高程都在1000~1500米,山势陡峭,河谷狭窄,即使水位升高30-80米,峡谷感丝毫不会减弱,自然风光依然存在,总体格局不会改变,长江三峡仍将以其美丽的风光吸引众多的游人。
随着三峡工程的兴建,库区旅游资源的开发,三峡江段及三峡库区两岸幽谷深涧中的一批新景观将会相继出现。例如:秭归的泗溪风景区、九畹溪长距离漂流、奉节的世界最大的天坑地缝、格子河石林等,这些景点有的已经开发接待游客,有的正在开发。同时,枢纽工程建成后,巨大的建筑物、气势磅礴的大坝泄洪,也将成为三峡旅游线路上游客必看的宏伟景观。